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老梅、富貴角戶外課大綱2021-10-28

認識三芝-老梅、富貴角戶外課大綱2021-10-28

地方學領域中有許多無法用路學介紹的區域例如「海岸線」,但是海岸線又具有當地特殊的地質景觀,如此可以思考如何轉換成「環境教育的區域」。

特殊性:海岸潮間帶生態、生物礁等具有教育、保護、保存、保育之需求。

  2005年在地方學的課程轉換成為路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就發現有一些區域沒辦法歸到路學裡面,尤其是北海岸的海岸線,當時只是把海岸線比較特別的幾個可以調查的區塊分別敘述例如硓𥑮(藻礁)、石滬、潮間帶生物和沙丘生物,這樣子雖然可以解釋大部分的領域,可是卻沒有辦法完成完全的融入到整個區塊的領域裡面,直到現在才思考這個稱做「環境教育」的領域。

雖然在做田野調查的時候明知道環境教育的使用是可行的,不過因為課程的關係卻一直沒有想到如何去整合這些已知田野調查的資料成環境教育的一環。如此一來就變成是以陸地的地方學的角度來看北海岸,其實如果能善加利用各種田野調查資料,我們還是可以從環境教育、文化、休憩、甚至可以思考如何做研究、保育等各個角度來使用這些北海岸這個區域,透過這樣的思考角度,就可以補足我在地方學裡面用路學來介紹一個地方的不足之處,畢竟海岸線沒有公路,可是海岸線是一塊很長的區域,生態之豐富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還可以用來做另一種地方學上的思考。在北海岸小區域裡面做詳細的田野調查,從環境、生態、地球科學、人文、社區等資料裡面挑出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作為主軸,這就是北海岸環境教育場域規劃的基礎。

















老梅由來:老梅不產梅子。尖鹿,和鹿沒關係。都是平埔族語。

是西元1646年,荷蘭人戴‧弘特的報告。他們經過這裡,他們一行人經過麟山鼻之後:

我們再稍前行,來到一條溪邊有六間獵屋的地方,該地叫做Ero。從這裡再往前走,就是一條滿佈石礫與礁石的險惡之路。晚間,我們夜宿於一間叫做Malleymey的小獵屋裡。Malleymey就是房屋的意思。

Ero」應該是「石角坑」一帶。因為有大石塊的海岸是從現在的海灣新城開始,這裡舊稱「石角坑」。從淡水到這裡因為是第一眼看到這種「石角」,所以才會形容是「滿佈石礫與礁石的險惡之路」。

晚上睡在原住民稱「Malleymey」的「小獵屋」,音譯而來。

此外;在小圭籠社的 土目人名當中也有「媽老眉」、「老眉」等稱呼是不是人名轉換而來就不得而知了。2019-01-03道卡斯族(新港社、斗葛)「貓老味」是土目的稱呼。

又在同治十二年癸酉夏四月,丁紹儀所着「東瀛識略」。裡面提到番所居室,南路曰「囤」、曰「朗」,北路曰「達勞」、曰「濃密」、曰「必堵混」。

可見出自於上述的可能性很高,因此採取並列的方式說明較妥。

最早出現類似名字是在乾隆48(1783契約書中則出現「荖梅溪頭-蛇仔崙」這是最早的紀錄。「吓嘮覓」則出現在乾隆50(1785)。「荖梅湖」則出現在乾隆50(1785),表示溪名和地名為同一名稱。嘉慶弍年(1797)才出現「老梅洋」。

至於「老梅社」則是在嘉慶19(1814)才出現在契約書中。可是後來卻不見老梅社出現在契約書當中,反而是小圭籠社還出現在1892年的正式文告裡面,一直到1901年小圭籠社土目王鄭潘(),最後一次出現在契約書當中。

根據伊能嘉矩與安倍明義的說法如下,石門鄉的「老梅」地名,原來就是起源於Vavui,後來改以近似音的「老梅(Ló-bôe)」。因與本人實際田調有出入,所以不用。

Vavui」意為:「山豬、豬」又有人說小雞籠社善於養豬。很奇怪的論調。

於Vavui現在地名還在;從榕仔腳進去稱作Vavui湖,就是七股。簡稱Vavui。

生態保育才是重點。

風箏公園:停車場

老梅橋:獅子(裝飾)。活動。

番社:小圭(機)籠社、大圭籠社。親戚。三芝到基隆,北海岸的平埔族講同一種語言,巴(馬)賽話。



老梅溪:封溪,有限度開放。日本時代港口。

老梅溪為石門區最大溪流,發源於大屯山脈的竹子山北側,全長8.7公里。上游有四條支流,竹子山下的豬母坪山(760公尺)是三芝、石門的界線,山的兩側是赤土窟溪(青山瀑布)、豬母坪溪(三芝二坪頂)、第三條支流就是山溪里的尖山湖溪以及源自三芝區二坪頂的坑內溪。至於發源於九芎林上面土地公嶺的是大溪墘溪在下游注入老梅溪,以及發源於三芝二坪頂外坪的坑內溪在豬槽潭匯入老梅溪。老梅溪谷也是石門地區面積最大、最平坦的農耕區,除了水稻田之外,也曾經種過甘蔗,流域內為本區主要人口集中地之一。由於本溪水量豐富早在乾隆年間,就吸引許多漢人來此開墾,直到同治年間在上游興建大型水圳引水灌溉地勢較高地區內,甚至可以遠到三芝境內,自此之後水圳支持百餘年來的農業發展,直到民國七十年代農業式微灌溉需求銳減,因此在八十年代在豬槽潭興建自來水廠提供石門、三芝、淡水居民使用。

傳統上溪流除了提供灌溉用水之外,溪里的魚、蝦、蟹等也是沿岸居民食物與經濟的來源,本來就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加上老梅溪,因水質清澈、景色秀麗,平日吸引許多外來民眾前往戲水遊玩,卻因不少民眾常常在溪流裡過度捕魚、垂釣,以及各種天災,工程建設等造成生態環境的改變與破壞,雖經台北縣政府公告老梅溪自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一日起封溪,禁止抓捕魚蝦,生態才得以恢復。

尖山湖、青山瀑布、梯田。對石門的意義是甚麼。

罟寮牽罟生活。俗語。




老梅的罟寮 

綠石槽:3月-5月。老梅溪沉積岩。古早有甚麼海菜可以摘。


藻礁的主結構:殼狀珊瑚藻。季節限定版。



富貴角:美國人取的名字。「Foki」(1854)。平埔族語:1858契約書;打賓、打邊、打鞭




公地:凌虛宮、潘家、公有地,故以此名之。

凌虛宮:三官大帝。

凌虛宮為石門地區最早的信仰,凌虛宮「三界公」之三官大帝傳聞是潘合成、許永吉等由福建迎來,於同治11年建廟奉祀。稱「三界公廟」或「大廟」。大正十年(1921)由庄長潘迺明發起擴建,同時迎台北天后宮媽祖合祀。故又稱媽祖廟,民國七十七年重建,一樓為社區活動中心、二樓祀媽祖、三樓祀三官大帝。主祀遶境時間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根據記載同治年間,有「三界公社」董事三界公社內董事潘光?、潘合成、練益成、許永吉、鄭金福、賴四時、劉文香等向小圭籠社土目鄭安吉立「補給墾契字」,當年承墾之土地就是現在的「公地」,且最早墾契是小圭籠社土目鄭安吉的祖父和三界公社內董事所立,因此推斷在嘉慶、道光年間,就有這個信仰組織。其後並以寺廟附近的水田租金作為此廟的祭祀費用來源。因此,另有一名為『三界公田』。淩虛宮所擁有之田,分布在兩個地方,一在港尾仔之西側,一在老梅派出所後方。

後湖仔:指凌虛宮後面地區,為一老聚落。

舊役場:日治初期鄉公所所在地,在老梅國小對面,凌虛宮右側。

出所埕:在後湖仔,日治時期的派出所在此故名

活動中心:日本時代舊役場(區公所)。

老街:以前特別的商店。

天主堂:故事,銘德一村(空軍寮)。

張藥局:

石厝:人字,安山岩。



萬善同:十月初一。番社的故事、北海岸的有應公。



豬灶:

徐福全:台灣禮儀與俚諺第一人。生命禮儀學。

壁畫:老梅國小、電通行銷傳播集團(dentsu)。

小梅的故事。美蓉、美杏老師。

社團:I power。風箏協會、社區發展協會、新生活。

農會:鐵觀音、紅茶。茶師的故事。



石花:寒天。

肉粽:特色,由來。

老梅公園榕樹、小葉南洋杉、肯氏南洋杉、海檬果、構樹、月桃、稜果榕、山欖、厚葉女貞、黃槿、島榕、千年芋、姑婆芋、五節芒宜梧、鄧氏胡頹子、大葉欖仁、射干、台灣三角楓、蜘蛛蘭、文殊蘭、草海桐。木麻黃,蔓荊、馬鞍藤、濱排草、石板菜、番杏、粗莖麝香百合、濱當歸、羊蹄、白鳳菜、天人菊、黃花酢醬草、雙花蟛蜞菊、林投、海桐、白水木、茵陳蒿,菟絲子、台灣蒲公英、台灣雀莓藤等。

私房景點:螢火蟲棲地。風稜石。

風稜石

風稜石不是什麼特別的石頭,而是一般的石頭,例如我們這邊就是安山岩為基楚的岩石只不過是被風琢著磨成一個特殊的表面。富貴角、麟山鼻的安山岩不等於風稜石,被風琢磨的才算,只有幾顆而已。

富貴角燈塔:灯仔樓。拍照地點。

現在富貴角燈塔的這一塊地,在明治30519日臺燈第797號公文。記載本地目屬於台北縣芝蘭三堡滬尾協興街第六番戶林萬得之所有土地總面積95506合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以總金額1200元購買。當時稱富基角。

參考「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7041391000、明治30年「参大日記 5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897224日完工。稱「富基角燈臺」。5月公文標明土地面積以及價格、所有人等。地目稱「富基角」。

1927年富基角燈臺改稱「富貴角燈臺」。

土名:燈樓鼻、燈樓角

雷達站:民國五十年代。空軍戰術管制聯隊。

富基漁港:墨西哥帽子,螃蟹、魩仔魚、白帶魚、小管等。

魚種消失:根據資料,北海岸魚種從30年前民國七十年代的120種,銳減至今(100年代)約2030種,平均每隔1015年即減少一半。。


石角坑:

石角坑日治時期和民國六十年代風稜石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