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茶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茶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

三芝茶籽油

 認識三芝--茶籽油

每年到了國曆9月過了白露,就是採收茶籽的季節了,茶籽油是茶葉的副產品。三芝地區自清初以來就有人從原鄉帶來茶種,經過一段時間繁殖之後,達到一定面積的茶園時,茶葉是農家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歷經清、日到民國六十年代三芝茶業外銷沒落,茶園荒撫,此後茶叢的茶籽壓製的茶籽油變成主要的產品。



以前三芝人只知道茶園生產的茶籽,壓榨的油稱做茶油,沒有苦茶油的觀念。因為產量少所以茶油的價格非常的高,十幾年前有人發現中南部的茶油非常的便宜,就去中南部大量採購回來用,不久之後發現味道完全不一樣,才知道那是用「苦茶」的茶籽製作出來的「苦茶油」。

      苦茶不是茶是「樹」,苦茶油用的茶籽不是一般的生產茶葉的茶籽,苦茶又稱為「油茶」和「茶樹」都是山茶科山茶屬但不同種,油茶英名為Oiltea Camellia,目前本省油茶有栽培種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及野生細葉油茶(Camellia tenuifolia ),栽培種油茶果實較大,俗稱大果種油茶,野生細葉油茶果實較小,俗稱小果種油茶。油茶以前之所以稱為「苦茶」,是因為葉子雖然有茶的味道,但製作的茶葉帶有苦味,不適合飲用。不過種籽作的「苦茶油」已經是引以為習,改不過來了。

至於一般可用來生產茶葉的稱做茶樹(學名:Camellia sinensis),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葉間開五瓣白花,果實扁型,並列或呈三角形,果實開裂後露出種籽可為單顆(圓形果實)2(並列果實)-3(三角形),種籽為咖啡色硬殼,一般是圓形,也有兩個半圓形的種籽。春、秋季時可採茶樹的嫩葉製茶,種籽的種仁可以榨油,茶樹材質細密、質硬可用於製作農具。


       每年3-4月茶樹開花到9月底種子成熟,採下來的種籽還要曬乾去殼,最後才送到製油工廠壓榨。我們稱「茶仁」還不能直接壓榨,要先輾碎成粉,經過加熱「蒸熟」,才用油壓機榨油出來。
榨茶籽油













       三芝本來沒有苦茶樹,近年來已經有許多人種植,因此要找真正的茶油,就要找認識的人了。
       茶籽油和苦茶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油,無從比較起。
含油豐富之茶籽經壓榨提油後,在三芝稱其殘渣稱「茶箍」,茶箍有幾個功用:早期人們用它來洗衣、洗頭髮、清潔餐具。近年來鼓吹無毒有機所以變成天然的殺蟲劑,能夠撲殺稻田裡具有黏液的軟體動物(福壽螺),對於魚塭也有殺菌的功能。也是有機肥料。又因為它含有天然的植物皂素,因此可以拿來: 洗碗,除油效果佳。 洗菜、洗水果,天然的洗潔劑。據研究茶箍在水產養殖中清塘的應用:茶皂素對魚有很強的毒性。但對蝦沒有反應,這主要因為魚蝦血色素不同,魚是含亞鐵的血紅素,蝦是含銅的血藍素,茶皂素主要對血紅素起作用。使用時每立方米水體用茶粕15-20克,3-4小時雜魚便被毒死。

也就是說田裡面為了撲滅福壽螺,使用大量的茶箍很造成許多生物滅絕,在三芝曾經有人把整個茶箍放在水源,結果田裡生物無一倖免的例子。

家裏則不可用來清洗,因為殘渣會塞住水管。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三芝茶籽油系列之榨茶籽油

 認識三芝-三芝茶籽油系列之榨茶籽油


茶籽仁磨粉機


炒茶粉


冷卻



裝袋


油壓機









成品


三芝茶籽油系列之曬茶籽

 認識三芝-三芝茶籽油系列之曬茶籽

生茶籽









去外面粗殼



曬三天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石門-紅茶(夏茶)見學

 認識三芝-石門-紅茶(夏茶)見學

本來預定是在春茶的時候的課程,後來下雨等等因素一直延到現在變成夏茶,夏茶很適合做成紅茶,這裡的紅茶也就是從日據時期就非常出名了。當然來了就要看一下茶山步道,和硬枝紅心。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淡水茶金篇

 認識三芝-淡水茶金篇

其實在公視茶金尚未播出的兩年前,就已經著手做這一系列的田野調查。
淡水資深文史研究謝德錫老師與淡江大學資傳系賴惠如&楊智明老師們攜手古厝團隊/屯山社區耆老/新合益茶廠及淡大同學創作與技術協力,建置淡水茶產業田調紀錄,分享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三芝茶業田調紀錄之「挑茶古道大溪-崁底寮」

 認識三芝--三芝茶業田調紀錄之「挑茶古道大溪-崁底寮」

我們知道早在十七世紀西班牙人開闢了一條淡水到基隆的道路,也就是今天臺二線之濫觴。然而它所經過的都是平地沿海地區也是人口密集區,對於住在山區的居民而言出入金山,淡水、北投等地區時,這條道路就不是一條很方便的路了,反而沿著山區走出來的另一條路,表現出另外一種屬於三芝在地文化的特色。

她原本沒有名字,又因為這條古道前後路段,在興華的「大溪」和圓山境內二坪頂的「崁底」故定名為「大崁古道」。事實上這條古道所經過的地區,在三芝境內也只有圓山、店子和興華,以現在三個居民的分佈的情形而言,實在很難想像一,二百年來在這條古道上,發生多少引人深省的故事。

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三芝的茶路古道「大崁古道」

茶路古道是歸類在:伍、茶業文化。三、挑茶古道。()大溪-崁底寮古道。

大崁古道(茶路古道)

古道名稱:「大崁古道」名字是我引用古道兩側的地名。三芝境內的大溪(公司田溪與淡水界),崁底寮(老梅溪與石門界)大溪到崁底寮所以稱「大崁古道」。用茶產業命名稱「茶路古道」。

古道行政區域:興華里、店子里、圓山里

古道地形地景:三個台地、兩條溪流。半天寮台地、菜公坑(大屯溪流域)、圓山頂台地、八連溪流域,二坪頂台地

現況:大溪到圓山頂基本上是舊有道路。圓山頂到木馬埕段路基消失。其餘木屐寮道二坪頂斷斷續續可以辨識。

重要遺址:許氏佳城,半天寮福德宮、店子、水圳、練氏佳城、三板橋、福隴宮、佑民祠、活動中心福德宮、冷泉。

半天寮台地、圓山頂台地、二坪頂台地

半天寮:主茶產區在今半天寮上方的櫻花山莊一帶以上的山坡地,烘爐山和百拉卡地區高度400-600公尺以上,故適合種茶。

圓山頂:茶產區,高度300-400公尺圓山頂與二坪頂同為台地地形,惟不像二坪頂那麼寬廣,且地勢較低水源充足沒有取水不易的問題,從八連溪源頭笳冬坑,取出來的水量足夠灌溉十幾甲的土地,但是因地勢高氣溫低,稻作只能收成一期,本區自古以來就是以出產茶葉聞名。

二坪頂台地:海拔高度約400-500公尺,寬約1公里長2公里南北走向之台地。本地區因氣溫較低,適合種植茶葉,且不易生長病蟲害,清末已經是重要的茶產區。

這這條古道的淡水側就是現在的101線到淡水,清朝的時候從淡水出口的茶葉,就是走這一條路線。至於石門側經過尖山湖、阿里磅坑頭、兩湖可以到金山。


臺地或丘陵地都是茶產區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三芝茶業田調紀錄之(五)釐金

 認識三芝-三芝茶業田調紀錄之()釐金

有關三芝茶產業的資料,最早是在民國56-7年左右的記憶,正式開始做田野調查是在民國80年代,之後可以參考的有三芝鄉志、石門鄉志、日治時期的州街庄要覽等,現在則加入陽管處的資料,比較專注於茶業研究的有《108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清代與光復後茶產業調查研究》、《107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日治時代茶產業調查研究》以及《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等。最主要的是要引用在我之前做這一部分的田野調查所得到,現地田野調查的資料,比較實用於地方學的領域,因此在做分類的時候,可以把所有的來龍去脈做概略敘述。

田調紀錄段落如下:

壹、概述

貳、原鄉祖籍與開墾土地利用方式

叁、茶種品系

肆、茶業概述

伍、茶葉文化信仰

陸、茶寮遺址

柒、茶油產業

捌、茶公司一覽

玖、參考文獻與口述資料

「釐金」是歸類在:肆、茶業概述。二、清代的茶業拓展與販售。()釐金

最早的資料是「榷茶制度」,隨著飲茶習慣的發展,茶業在朝廷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因此朝廷實行了一種茶葉專賣制度——榷茶制度,即允許民間種茶,但必須統一由朝廷收購,然後批發給商賈,再由他們轉手出售。

榷茶(taxation and monopoly of tea)榷,本義為獨木橋,引申為專利、專賣、壟斷。

始於唐朝、興於宋代、用於清國、終於日治

 《淡水廳志》卷4(志3)賦役志

淡北石碇、拳山二堡,居民多以植茶為業。道光年間,各商運茶,往福州售賣。每茶一擔,收入口稅銀二圓,方准投行售賣。迨同治元年,滬尾開口,通商茶葉,遂無庸運往省城。省中既無入口稅銀可徵,台地亦無落地厘銀可抽,而茶葉出產,遞年愈廣。同治十年,台道黎兆棠札飭委員候補府胡斌會同淡水同知試辦抽厘。每擔酌收厘銀一圓。有奸棍章華封、金茂芳等聚眾希圖抗抽,適台道黎兆棠卸事,酌量減收,台灣徵收茶厘自此始。

在1896年的淡水港口圖可以看見「4 Native  Coustoms」(Likin   Office)「4 釐金局」位置約 略就在今淡水捷運門口右側

清朝的時候三芝茶就是在這裡收取茶釐,除了茶之外還有稻米、藍靛、通木、等等,都在這裡打稅。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採茶籽紀錄2021-09-09

 認識三芝-採茶籽紀錄2021-09-09

用烘香菇用的烘乾機烘乾、機器去殼。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石門李宗烈茶園見學2019-04-09

認識三芝-石門李宗烈茶園見學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