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三芝與北海岸之石滬系列

認識三芝-三芝與北海岸之石滬系列
前言
  石滬對三芝的四、五年級生不是很陌生的名詞,只要去過海邊的人都曾經見過這種用來捕魚的石滬,相信這種經驗是會留在這些人的心裡面,不過對許多年輕一輩的人來說,可能他們的印象就存在於澎湖的雙心石滬。因此如何保存這種古老的捕魚方法,是我們這一代的人,可以去做的事情。三芝最多有十幾口石滬,目前僅剩下新庄子海邊的雙連石滬,這是在民國93年修復的,石滬的興建看似簡單,可是如果要經得起東北季風和西北颱的海浪衝擊之下而能夠保存下來,那就是需要許多的經驗和技術了。
  從文化和產業的角度來看,石滬的產業已經確定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仍然具有保存的價值,和牽罟一樣是北海岸沿岸漁業的一種,然而隨著環境的改變,魚獲的減少,目前實地能夠保存下來的數量比經不多了。
源流
中國的『詩經』記載,古代中國已有網、釣、書、罩、潛、梁等多種捕撈方
法。及至東晉,漁民在松江口列竹柵於海邊, 利用潮水漲落以攔捕魚類, 稱為「瀘」。這種漁法在上海則稱為「滬」。唐代時,「滬」已經是長江下游主要的捕魚方式之一。(澎湖石灌網路資訊http://stonefi shwe i r. phhcc.gov.twjschool_0 1. htm 120140602 '摘錄於2014 6月。)
東晉以後以竹柵築灌成為主要的捕魚方式。
而以石材築灌則要到1717 (康熙五十六年)左右,周鍾瑄所撰《諸羅縣志﹒ 風俗志﹒ 番俗〉記載:自吞霄至淡水,砌溪石沿海,名曰魚扈;高三尺許,綿亙數十里.潮漲魚入,汐則男婦群取之;功倍網罟.阮參將詩曰:『得魚勝得獐與鹿,遭遭送到頭家屋』.有激乎其言之也!
淡水至雞籠諸番無田器,耕以鋤;阮參將詩『百鋤不及一犁深』是也。無稻梁之屬,間植禾秫,多黍、多薯芋。佐以捕鹿、射魚,採紫菜、通草水藤貿易為日用且輸餉。





三芝新庄里番社后雙連滬





興仁石滬

沙崙石滬

新屋石滬

合歡石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