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石門風稜石的文史紀錄與比較
有關於風稜石的各種定義或者是說法,確實非常的多,當然主要的原因是,這不是一種特殊的岩石,而是一般的岩石,經過風力琢磨之後而產生形狀上的變化。岩石在自然力營造上千變萬化,光看外表就有許多不同得解釋。
所以就回到原來調查裡面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所有的資料全部並列說說明。
1.台灣地理寫真集 齊藤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簡芳欽譯
2.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 台灣富貴角風稜石研究計畫 鄧國雄
3.北海岸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
4.周正義田調
5.石門文史工作室田調
根據石門班班長蔡東芳提供的兩本參考書,看樣子在不同的年代對風稜石的認知不太一樣。
既然不一樣,哪我們現在的認知是甚麼?
事實上沒必要拿以前模糊又不統一的觀察結果作為我們的認知基準。話雖如此透過當年拍攝的相片和現在做比對,可以觀察到數十年來的變化程度。
不管是風稜石或風磨石,如果解釋不清「風」和「岩石」的關係,那就是一塊有「稜線和夾角面」的安山岩,也不值得大書特書的。根據目前的觀察,和風有關係的岩石也不多。至少可以看出來有一些特徵。
(一)岩石本身就有自然裂解的現象,造成岩石的稜線與切面,與風襲方向無關。
(二)岩石本身就有風化的現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與風無關。
(三)當風速夠快,造成風襲岩石「磨蝕」的速度會超過風化的速度。
(四)岩石迎風面,因風襲「磨蝕」呈現光滑藍灰色的表面,以及和風向平行的風蝕溝槽痕跡。
(五)在同一區域,因為位置不同,風束角度不同,就算近在咫尺,也有可能不會產生風襲「磨蝕」的現象。
(六)某些地方風速夠快,是因為地形上會產生「風束」現象。
簡芳欽譯《台灣地質寫真集》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
民國八三年一二月
鄧國雄《台灣北端富貴角海岸風能使計量研究》
嘉欣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叢書
民國63年10月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