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地方設計》三芝要自己思考
《地方設計》梅原真「地方要自己思考」
在梅原真的眼中,地方不是一張白紙,等著外人以繪圖筆描摹;地方本身就握著鉛筆,握著橡皮擦,甚至握著未曾被說出的故事。
第一順位:「地方要自己思考。」
這句話像一記清醒的鐘聲。因為太久以來,地方總是習慣向外探問——等著都市的設計師來塑形,等著政府的補助計畫來定義未來,甚至等著遊客的眼睛來告訴我們什麼是「值得」的。於是,一個個地方,長得像彼此的鏡像:相似的觀光招牌、複製的節慶活動、毫無差別的紀念品。真正的「在地」反而消失在喧囂中。
然而,梅原真所說的「思考」,是一種從土地縫隙中長出的意識。
思考,不只是問「三芝能吸引多少遊客」,而是追問:「我們真正擁有的是什麼?」
它可能藏在一座舊橋的身影裡,藏在一種看似不起眼的農作物裡,藏在居民口耳相傳的地名故事裡。那些原本被認為「無用」的東西,一旦被地方自己凝視,便閃現成最獨特的光。
地方要自己思考,因為沒有人能替代地方去記憶雨的氣味、山的陰影、海的節奏。外來者或許能設計包裝,但無法了解那份內在的真實。只有地方自己先理解自己,設計才不會流於表面,而能成為一種「意象」——土地的價值,居民的生活,未來的面向。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姿態:
當地方抬起頭,不再仰望都市的標準,而是回望自身的土壤與歷史,那一刻,地方才真正開始「設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