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地方設計》三芝要自己思考-豐裕

 認識三芝---《地方設計》三芝要自己思考-豐裕?


梅原真在《地方設計》裡談到的「豐裕」,其實不只是一般經濟學裡「GDP成長」那樣的豐裕,而是一種 由地方自身挖掘出來的內在豐盈。我整理出幾個層次:

一、與「富裕」的差別

  • 富裕(Richness):通常指金錢、物質、產值的累積。它追求外部的數字。

  • 豐裕(Abundance):是梅原真所強調的,在地方語境裡指的是文化、自然、生活方式的充足與深度。它不必然與金錢直接掛鉤。

  • 雖然不一樣,對地方而言都需要。

二、「豐裕」的核心

  1. 不被都市邏輯吞沒的價值
    在偏遠或「沒落」的地方,都市人看似「什麼都沒有」,但梅原真認為恰恰是因為沒有被過度開發,反而保留下來的自然景觀、傳統農業、獨特飲食與語言,才是最珍貴的「豐裕」。

  2. 日常之美
    豐裕不是建設豪華觀光園區,而是從日常裡被重新看見的細節:一條沉下橋、一塊荒地、一種快要消失的野菜。這些在地元素,一旦被理解、尊重並轉譯,能帶來超越金錢的滿足。

  3. 地方的慢節奏與餘裕
    梅原真反思都市的焦躁與速食,他認為地方的「慢」,不是落後,而是「餘裕」——一種能細細感受時間、四季、人的關係的生活狀態。這種慢,正是豐裕的基礎。

三、地方設計裡的「豐裕」實踐

  • 在高知縣四萬十川,他看見「沉下橋」原本只是避免洪水沖毀的實用設計,但經過再詮釋,成為「與河共生」的象徵,讓地方的價值被看見。這就是豐裕:把簡單變成深意。

  • 在土佐,他沒有設計誇張的商品,而是凸顯當地的「鰹魚」文化,讓漁師的手釣、稻草燻製作方式被重新理解,從而帶來自豪感與文化延續。

四、總結

「豐裕」是一種 「地方的幸福哲學」

  • 不依附於都市的標準,而是從土地與生活裡找到獨特的滿足。

  • 不以「缺乏」為起點,而是以「我們已經擁有的」來思考未來。

  • 不只是經濟上的富足,而是一種文化、自然、人情味交織出的深層滿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