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三芝梯田

三芝梯田與水文
三芝位於大屯火山群的西北斜面,背山面海,西瀕台灣海峽,平原分布在西北部,地勢由南向北及西方逐漸降低,且呈階狀地向台灣海峽方向緩降,內陸高山山崙直達海岸線,平地面積不大,海邊靠海成三角形開展。鄉內全部屬於大屯火山群周緣的火山碎屑岩低緩裙狀地形,在全省地形中自成一格。本鄉這種地形面積廣大,且在整個大屯火山群中無出其右者,其表面受放射狀溪流切割後,形成一崙一溪、稜谷相間、井然有序的地形景觀 。綜觀地形形成原因是由竹子山、小觀音山、菜公坑山、烘爐山、面天山等向西北方噴發的火山碎屑岩所形成,離火山中心體較遠,地勢普遍較低,海拔大多在二百公尺以下,階狀台地有圓山頂、二坪頂(三層台地)、車埕等地,主要為向海緩緩傾降的火山周緣斜坡地形。河川流路在中下游開展形成沖積層,接近海岸則越平緩開闊,河谷兩岸墾闢為水田,呈現特殊的梯田景觀,其中尤以靠山地區橫山村、茂長村、埔坪村、八賢村、圓山村、店子村、興華村為然。
    梯田不是三芝特有的耕種方式,任何地方只要是有高低落差的不平坦地形,在開墾的時候,就可以開闢成階梯形式的田地,所以梯田有兩種耕種型態;有水源的地方,種植水稻、茭白筍等作物,沒水源就種番薯、茶葉等。因為受視覺景觀的影響,習慣上對梯田的認知也就多只於水稻田的梯田,把梯田當作景觀欣賞可能是人對自然美學的本能之一,對不從事種田的人而言欣賞梯田是件賞心悅目的事,對耕種的人而言欣賞自己的梯田是件苦中作樂的事。所以有人說梯田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是農民在大地上創造的藝術傑作,似乎有點吃米不知米價了吧!現實的是,梯田的工作方式對於人工的體力耗損與工時、工序而言,比平地要高出很多倍,而產量、品質也不比平地好,而且對於丘陵地帶的水土保持破壞很嚴重,另外在六十年代缺乏年輕勞動力時,耕作面積逐漸減少,加上七十年代休耕轉做的農業政策,三芝梯田農業幾乎在一夕之間崩潰,梯田本來就是要有儲水,邊坡才不會土壤乾燥風化,但是同時間為了減少農田維護的成本,鼓勵大量的使用除草劑,連根都除掉的後果,是梯田以數倍於自然風化的速度風化,最慘的是連最容易生長的芒草也無法生存,光禿禿的農田到處可見,最終的下場是做為一種旅遊資源繼續存在的價值也沒了。
    雖說大部分的梯田都已經損毀,還是有少部分的農友依然堅持的再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種,這也是目前可見的少數梯田景觀,娓婉曲折的山勢狹窄的山谷陡峭的梯田,就像地圖上的等高線,平緩、陡峭、寬、窄、疏、密顯示出梯田在地理景觀上的特色。雖說欣賞梯田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尤其是每年三、四月插秧後,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到夏天收成時金黃色的稻穗,一陣陣的南風帶來泥土的香味,那種味道一輩子也忘不了。但是對在地的農民而言梯田是最不得已的選擇,事倍功半,產量少,萬一弄花時(稻子開花時)又是風又是雨的,收成時再來一個大颱風,那真的是要「頂冬沒望看下冬」。看下冬(第二期稻作,夏種冬收),也不見的有什麼指望,缺水的夏天加上雨下不停的冬天,即使風調雨順時的產量只有頂冬的三分之二,看來靠天吃飯的日子也不見的很好過。不過樂天的天性,告訴他們沒關係「這冬沒望看後冬」,明年再來,就這樣梯田的景觀幾百年來都沒變過。
認識梯田
如何去認識梯田,目前為止僅能用有限的資料和觀感做簡單的介紹
()梯田的名稱
()梯田的認定
()梯田的種類
()梯田的保存
()梯田的多樣化認知
()梯田的水土保持
()梯田的地下水流
()梯田的水源


()梯田的名稱
「梯田」不能直接用閩南語發音,三芝地區常用的說法是「坪仔田」、「內山田」,在日本的梯田就是寫成「千枚田」或「棚田」,在日文裏「棚」是階梯式貨物架的意思。

()梯田的認定
梯田是指已開墾成階梯狀田園的傾斜地,並且是附有田岸、平坦小面積可以積水的水田。台灣民間並沒有很嚴格的定義,什麼是梯田?即使是日本也一直到1988年才由農水省根據「水田要整備量調査」梯田的基本認定是;水田的傾斜度以1/20(水平方向20公尺,高1公尺的傾斜)以上的土地水田,做為梯田的定義。根據這個認定做成分布圖、斜度在1/20以下稱之為一般的水田。一般人對梯田的看法則是在斜坡地沿著等高線開墾而成的水田的通稱,在尚未有標準之前還是可以借用日本的認定方式。


()梯田種類
根據田磡的構造可分為「石頭梯田」和「土梯田」兩大類,基本上和當地的地質結構有關係。像日本的「土棚田」多分布在東日本,而西日本則以「石積棚田」為主,在大屯山西北側的北海岸三芝、淡水一帶,則因火山噴發和風化的影響,沿海地區多「土梯田」,當然靠山則多「石頭梯田」,三芝有許多梯田基本上都是如此的分布。石頭田磡的構造有整地時的不需加工的原石頭,也有些是石頭太大需要切割加工的石頭做成。

()梯田的保存
    梯田是台灣農村的景觀之一,很可惜還沒有一個地方是想要把它當作維護的對象。反觀鄰國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鏡的。
1995年,菲律賓科迪勒拉斯的水稻梯田,成功的登錄為世界遺產,這是梯田文化上一個轉折點。因為受到這個激勵,世界各國紛紛的把農地視為的重要的文化資產,以「文化景觀」登錄為世界遺產,反觀在國內,對文化遺產的認定,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都還停留在以歷史價值做為文化遺產條件或對後代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行為等,但要被定位為“文化景觀“的認定條件則是和是不是能保存、利用和以及位置地點就成為一個考慮的重要因素。
1999510日,日本長野縣千曲市的梯田,就以「姨捨(田毎の月)棚田」的名稱被指定為國家風景區。2001130日石川縣的輪島市也以「白米の千枚田」的名稱隨後跟進。這些指定的梯田景區內,不只是稻米的生產為要件,梯田同時被視為多個功能保護區,如梯田在滑坡區防災和維修以及生態系統,積極的推動梯田文化的相關議題,如此方能確保後代有一個很高文化價值的文化遺產。

()梯田的多樣化認知
梯田不再是只有生產稻米,各式各樣的機能和文化價值近年來已經吸引更多的人注目。其實梯田就是溼地的一種,各種生物都可以在此生存。
(1)食物的生產。
(2)水源的涵養。
(3)雨水的儲存、保水具有防洪的效果。
(4)生態與保育:多樣性動植物、特有生物的生存空間。
(5)做為欣賞景觀用觀光價值與體驗。

()梯田的水土保持
當人為了更多的食物需求時,對山坡地的逐步開墾是必然的生存方式,而任何一種開墾行為對土地或生態環境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與流失,梯田對水土保持的功能上,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並非所有的梯田都是如此。例如土梯田的水土保持效果就不如石頭梯田的效果來的好,但是既有的梯田如果繼續讓其流失崩塌,尤其是許多因為除草劑的不當使用地區,將來的水土保持將會是大問題。

()梯田水源
梯田水源除了雨水之外,在地勢較高的山凹以湧泉泉水為水源如菜公坑、田心子的後濫仔以及埔頭坑頭和大水窟。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從溪流引水的水圳水,三芝境內各溪流的梯田都是使用本溪流的水,從溪流經水圳到高處梯田,又從低處梯田到水圳或溪流,如此重複使用。水資源不斷的被重複利用是梯田的特色,為了不浪費水裡面的營養物質,在施肥時多會選擇在源頭施肥,目的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


()梯田地下水流
圖為梯田之基本地下水流型式。
以梯田地形而言,田水往下滲透後可經由邊坡直接滲透到下一區田或垂直滲透一段深度再水平移動到其他區田,當然部份會滲透到最底下的野溪或水圳,重複利用,還有一部分再深入到更深的地下水層,經過層層過濾,這種地下水可當自來水共民生使用。


三芝梯田特徵
(1)配合現況地形築造
即使在急傾斜地,也可形成沿等高線開築之梯田,配合邊坡修築維護,可以保持梯田長時期之耕種,目前三芝常見之梯田邊坡型式主要可分為土坡、砌石邊坡、土石混和邊坡等。
(2)播種面積率小
為了使邊坡穩定,一般梯田開挖填方之規模較小,以致縮小了可耕種之面積比率,許多地方田的寬度窄到只剩60公分。
(3)不利機械化耕作
大部分地區因為坡度大,田面面積較為狹小,使其在農業經營之機械化方面,受到較大之限制。


八連溪流域
八連溪溪流地區,在清嘉慶年間就已經開墾到竹子山下,高度海拔約500公尺的山區,大約以現在的北15-1(青山路)望上約100公尺的高度,不過面積小收穫只有一季,從日治時期開始到廢耕,最晚在民國六十年初就已經完全荒廢了。目前可見的梯田僅剩在北15-1(青山路)以下的八連溪沿岸。八連溪沿山谷蜿蜒而下,造成梯田並非均勻的分布在溪流兩側,基本上可區分為四個區域,木屐寮、八連溪頭、埔尾、八連溪。

本溪流域平均寬度約200-300公尺,地形複雜且多變化,在充足的水源挹注之下,仍然維持著數百年來的耕作風貌。



大坑溪流域
梯田(棚仔田)本是水稻田隨著地形起伏,曲折變化而產生之自然景觀。三芝鄉以梯田聞名於世,尤以大坑梯田從新庄子到大坑頭,沿著大坑溪兩旁,綿延數公里與落差數百公尺的梯度,均為三芝之最,大坑溪左側的梯田面積大於右側,梯田面積也是三芝最大,從來就是欣賞梯田的最佳地區。直到被民國八十九年象神颱風帶來的土石流所沖毀。所幸經過兩年的河川整治始又恢復原貌,更幸運的是,大部分的河川兩岸不用水泥做牆,而是用現地的石頭堆砌而成,將來這裡勢必是一個很有看頭的景點。

陳厝坑溪流域
主要灌溉茂長里,在陳厝坑溪兩旁的梯田,由於陳厝坑溪溪谷的寬度,不若大坑溪谷的寬,因此陳厝坑梯田,看起來就沒有大坑梯田那麼的壯觀溪兩旁的梯田看似彎曲且不規則卻是粗中有細,但是狹窄的山谷使的先民在開墾時,面臨的困難度和所需克服的技術問題,卻是別的地方所不能比擬的。由於大部分的梯田都有在耕種,所以在三芝所有的梯田當中陳厝坑梯田算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一區。

海尾溪流域
海尾溪流域貫穿錫板里,梯田坡度較緩,早年灌溉水源來自茄冬坑、桶湖(大屯溪上游)的圓山頂。圓山頂以下因水源充足梯田面積廣泛,大部分地區保存良好。

埔頭坑溪流域
埔坪里內主要溪流,上游地勢陡峭還有少數梯田維護持水稻耕種。中、下游地區地勢趨緩,主要持續種植茭白筍、水稻、山藥。埔頭坑溪的梯田幾乎已經處於無法辨識的狀態,只剩下源頭部分還有幾戶人家在繼續維護保存。其餘雖然繼續耕種,但以不復當年的盛況了。

大屯溪流域
大屯溪的上游在三芝境內店子里,梯田主要從三板橋、菜公坑而下到店子、溪底。這裡多是石頭梯田,現在只剩少數人家在耕作,許多梯田改種園藝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