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三芝的秋收與銀河系

認識三芝-三芝的秋收與銀河系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到了,七夕粿上桌了。

在三芝,我們並不是活在抽象的「四季」裡,而是實實在在地活在二十四節氣的流轉之中。春夏秋冬只是粗略的劃分,而真正能感受到時序的,是那些在地的行為、田裡的農作,以及餐桌上循著時令而來的滋味。當地球轉動,太陽斜照不同的角度,這裡的土地便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現在是哪一個時節。


然而,北海岸的氣候濕潤,秋天常常在一場雨裡就悄然退場。冷與熱的分際,只能由體感去分辨;真正能精確說明「時辰」的,不是日曆,而是餐桌上的一口菜。當地產的蔬菜上桌,那就是土地的語言,一種能夠被品嚐的時序。

正常的氣候下,在不久後的九月中旬開始,正是茭白筍最好的季節。三芝的茭白筍不僅鮮嫩,而且帶著微微的甜意。它幾乎不需任何調味,只要在鍋裡輕輕煎熟,用筷子翻動,淡淡的香氣便會溢出,那是一種屬於秋分、寒露,甚至霜降的訊號。當你咬下一口,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綻放,彷彿整個地球的轉動都化成一種可以入口的實感。

而「河溪對瓦,芋仔蕃薯好吃」的古諺,更是一種天文與人文的呼應。古時這裡的房子多為南北向,當銀河在夜空中轉正,與座向成一方向的時候,正是芋頭、蕃薯收成、最可口的季節。這不只是農事的節令,而是整個銀河系循環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從來不是脫離宇宙的孤立事件,而是與星河同頻共振。銀河系規律地轉動,農作物快要跟不上氣候的變遷了。

於是,生活在三芝,吃的不只是蔬菜與作物,而是季節的證詞,是地球自轉公轉的律動。透過一口茭白、一顆蕃薯,我們看見了時間,也聽見了宇宙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