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尋風訪跡-八里篇 序

紀錄八里-尋風訪跡-八里篇 序

  一個地方的文史,是由許多個人的一生歷史所建構而成的,而許多個地方文史也可以構成國家歷史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小看一個人的生活史。然而如果沒有人願意花費許多時間,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這一群人的生活史也將會隨著時間之河,消失殆盡於汪洋之中,即使回頭也不見來時路,遑論路徑何在。

  還有一種人就是淡水社區大學「三芝與北海岸學」、「認識八里坌」和萬金石海洋社區大學「記錄石門」班的同學,我又很榮幸的擔任這三個班的老師,首先要感謝這兩所社區大學,願意在開設這種吃力又沒有立即成效的課程,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我們利用許多課堂的時間出去做田野調查,相信這些田野調查也就是未來三芝、八里、石門歷史的一部分。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有共同的歷史記憶。然而當我著手有關文化歷史資料的蒐集、調查、研究、紀錄這個地方的歷史發展,所希望的是能夠發展出在地的人文歷史,進而提升我們自己的文化內涵。有人稱我是地方文史工作者,這一點是沒錯,因為我的工作是替地方寫下這一段的歷史,文史工作者和所有的人一樣,必須要有自己的工作才有收入,當經經濟來源不是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很專心的來做文史的工作。因此我必須要感謝我的父母親周石定先生和周高娥女士,有他們不辭辛勞的創業過程,才有這一間五金行,這也是我能夠從事於田野調查的基礎。另外還有我的內人陳玉桂小姐,當我要出外做調查、上課時店裡的事務就由她打理。

  幾年來 我並不是一個人在做八里的文史紀錄,要感謝曾經和我一起共事或協助的謝德錫先生、王淑燕小姐和淡水社大的同仁,以及八里文史前輩林一宏先生、康耕宗先生、李平先生、周川夏先生等,有他們從中協助可以讓我的田野調查的工作更加順利。當然更要感謝那些曾經提供許多資料給我的鄉親,由於他們的不吝分享,讓八里的文史更加充實。

  我很清楚只要一個地方在地文史做的好,當地必然會展現出一種不同的氣質與信心。文史工作走到最後會發現,目的並非純然記錄,可以是為當地人傳遞一種新的知識與理念,並且從中找出新的思考模式,讓許多存在於八里的文史、美學、生態、環境議題等得到一個嶄新的詮釋。

  最後是希望能做到「服務八里的居民」,讓八里人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瞭解自己居住的地方,而且是「引以為傲的瞭解」。另外一個目標是「累積八里的文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