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北海岸的藻礁與公投
名詞解釋:
最近的熱門議題之一「藻礁」公投。就來回味一下吧。畢竟公投門檻要好幾十萬人簽名,北海岸的人不可以不了解的簽呀!
尤其是天天可以看海的三芝和石門人。
雖然現在有許多學名在使用如生物礁、珊瑚、珊瑚藻等專有名詞。有時候用咾咕做生物礁的通稱,還是很方便。某些場合會用硓𥑮這個名稱。
回想十幾年前把「藻礁」當作三芝學課程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說咾咕不是三芝的「特有」,經過十幾年來的觀察發現北海岸的咾咕還真是「絕無僅有」。2012年去參加過觀音的一個社區藻礁研討會,那時候第一次認識到觀音藻礁,從此之後幾年來對觀音藻礁的印象永遠停留在數字,好像當地人為了保護藻礁所做的努力,反而是自己被數字的聲音掩蓋住了,「在地人」的工作是可以做更詳盡的長期觀察與調查紀錄。
事實上硓𥑮的長期觀測是需要的,一直以來北海岸累積了非常多的資料,可是就從來沒有做系統性的思考;咾咕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是年代?還是綿延不絕數十公里?很清楚的是如果沒有許多資料做有系統的分析,又如何去了解咾咕。說好聽是分析,反而比較像分類,畢竟有很多細節都忽略掉了,儘管如此對地方學來說這樣子已經勉強夠了。
對我而言或許除了製作成檔案上課之外,如何運用各種資料當成在地的環境教育的基礎,對咾咕來說這才是我們賦予她生命最後的意義。
藻礁不是數字那是甚麼?花四天的時間把檔案複製、貼上、重組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前言-歷史的「硓𥑮」
(二)北海岸地形
(三)海岸的活化石硓𥑮
(四)珊瑚礁與藻礁的形成
(五)生物礁比較表
(六)台灣造山運動下的造礁與垮礁
(七)北海岸硓𥑮分布現況
(八)人為破壞咾咕現況
(九)咾咕的功能
(十)地球科學與生物礁自然垮礁的觀查
(十一)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