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三芝的地理環境
淡水鎮、三芝鄉位於台灣的北部,台北市的西北方。本地區為大屯火山噴發時熔岩向西北流動所形成的,又歷經數萬年雨水切割成溪谷與崙的複雜地形。又有大屯山、小基隆山脈(從三芝鄉的二坪頂到石門鄉的麟山鼻),台灣海峽、淡水河等天然的地形讓本地區形成封閉的區域。東北季風帶來充沛的雨水,本地區有水源地則開墾成梯田,水源不足則種植茶葉、蕃薯等作物。
淡水、三芝的民間信仰
從清初漢人入墾台灣以來,全台各地區的民間信仰,因祖籍的不同在本地區內各地區產生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各地區有其代表性的神明。這些神明之所以被奉祀為當地的代表,自然有祂的理由。不過有個共通點,那就是這些神明能夠解決居民因天災、人禍、瘟疫、疾病等一切無法掌握的問題。當先民來到台灣時,一定會碰到因天災、人禍、瘟疫、疾病等一切無法掌握的問題。因此祈求神明的保佑,是先民唯一的希望。
淡水、三芝的民間信仰,有媽祖信仰的淡水福佑宮、三芝的福成宮,主祀觀世音的龍山寺、三芝北新庄的凌雲寺,恩主公信仰的三芝的智成堂、智成忠義宮、淡水的行忠堂,清水祖師公廟,由客家人所蓋祭祀定光古佛的鄞山寺,張尪公,王爺等信仰。不管信仰為何,虔誠的極致就是為神明蓋一間廟宇,淡水、三芝幾乎所有的神明都有可安身的廟宇,唯獨俗稱大道公的保生大帝沒有固定的廟宇可供人膜拜,而鄉民都說大道公是「遊神」,因為祂必須到各個庄頭坐鎮,為鄉民消災解厄,醫治病痛,當然還要驅除蟲害。也因為如此保生大帝必須走遍淡水三芝地區的八個庄頭。由於輪值的時間長達八年(後來因為增加中田寮變成九年),如此一來保生大帝的祭祀,就變成最重要的日子了。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原姓吳名夲(ㄊㄠ)生於西元送太平興國四年(967)農曆三月十五日,卒於景佑三年(1036)五月出二日,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人,生前精通醫術且醫德高尚,為人所敬仰。去世後鄉民在青礁建庵塑像以為奉祀,私諡「靈醫真人」,之後又在青礁建廟宇。而青礁的慈濟宮還保有保生大帝的藥臼及丹井,並流傳有井水治病的故事,此後吳夲被神化而地位節節升高,最後封到帝后級的神格,尊稱「保生大帝」,惟台灣的民間信仰習俗仍稱「大道公」、「吳真人」等稱號,淡水、三芝一帶則稱「大道公」。
淡水、三芝--大道公的祭祀圈
九年一次的大道公的輪值祭祀是三芝、淡水地區最熱鬧的迎神賽會。至於淡水、三芝地區何時產生大道公的輪值祭祀活動,則須知道大道公信仰之始,根據目前所知其來源,淡水文化基金會出刊的「文化淡水」第66期,謝德錫先生所著--尋訪八庄大道公的歷史傳奇,所提供的一份在昭和七年由李銅池所寫的序文中,指出八庄大道公輪祀是起自李家二房李媽量帶起,初在嘉慶丙辰年(1796)設香爐祭拜,受其神麻者僅霑一邑,經六、七年嘉慶壬戌年(1802)再塑金身全座,此時崴靈加數十倍沐其神惠者遍及八莊。形成八庄輪祭則是在昭和七年(1932)的七十七年前也就是1855年就開始了。初期所謂的八庄是指淡水、水梘頭、北新庄、草埔尾、土地公埔、錫板、灰窯子、圭柔山。
八連溪以東的庄頭(小基隆地區-埔頭村、埔坪村、新庄村、古庄村、八賢村、茂長村)也有參加祭祀,但是大道公不過八連溪,豬公埔設在錫板崙,所以參與祭祀的人自行抬豬公到錫板崙。
輪值庄頭
原本三芝、淡水地區分成八個庄頭輪祀,後來水梘頭的中田寮地區要求獨立輪值一年,遂變成九個庄頭輪流祭祀,此外錫板庄在八連溪以東的六個村加入之後成為範圍最大的庄頭。輪值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從淡水街、中寮、水梘頭、北新莊、草埔尾、土地公埔、小基隆(三芝)、灰窯子、下圭柔山。
各庄頭所包含的區域如下:
淡水街:包括清末街庄的淡水街(今淡水市街區)、長庚里、 清文里、中興里、協元型、永吉里、民安里、新生里、文化里、 新興里、沙崙仔庄、大庄埔庄(沙崙里)、油車口庄的油車口、中崙仔 (油車里)、水確仔庄、米粉寮、城仔口、〈水確里〉、 北投仔庄(北投里 )、庄仔內(鄧公里)等,這是餐與人口最多的輪角頭區域。
中田寮:中寮里。
水梘頭:水源里。
北新莊:三芝鄉的店子村、興華村。
草埔尾:淡水鎮的蕃薯里、中和里。
土地公埔:三芝鄉的福德村和圓山村(不含二坪頂)。
小基隆(三芝):三芝鄉的埔頭村、埔坪村、新庄村、古庄村、八賢村、錫板村、茂長村。
灰窯子:三芝鄉的後厝村,淡水鎮的屯山里、賢孝里。
下圭柔山、林子街:淡水鎮的興仁、忠山、義山、埤島、崁頂等里。
大道公雖然被稱作醫藥之神,然而和大部份的神明一樣,從原鄉被帶來台灣之後,被賦予更多的神力,從原來的醫藥之神變成能驅虫豐收、驅除瘟疫、鎮壓鬼魅、保護禽畜等全能之神。
另一方面大道公信仰在淡水、三芝(八連溪以西)地區,九年一次的輪值,不只是保佑居民免於癆病之苦,在實質上還具有團結族群的功能存在。尤其是清朝中期,發生在台灣各地的族群械鬥,往往就是以廟宇為中心,作為械鬥出發前的誓師地,像台北的大龍峒的保安宮就是例子。根據資料顯示在嘉慶年間,從三芝地區因為械鬥而遷出的客家人不在少數,從時間順序上來看,似乎是械鬥事件發生在前,大道公信仰的輪祀,更加的團結同安人在三芝(八連溪以西)、淡水地區的勢力。這種現象可以從大道公輪值,光復前小基隆地區的豬公埔,設在錫板崙(熱帶嶼旁邊)的山丘上,看的出早期大道公不過八連溪,當然這和八連溪以東、客家人所佔比例較高也有關係。至於光復後第一次「殺豬公」,是在鄉長盧根德的提議之下才把豬公埔遷到福成宮前廣場。這也可以看的出族群之間已經相處的很融洽,原因是部分客家人因為常常接受餽贈豬公肉,為了禮尚往來也加入大道公信仰。經過這樣的演變可以發現,大道公信仰的普及產生了整合的功能。
大道公的祭祀活動
百年來大道公的輪值祭祀活動,除了日據時期皇民化和戰爭因素曾經中斷過之外,整個祭祀過程並沒有很大的改變,這可從在一百多年前馬偕形容殺豬公的盛況得知。
「我曾經參加過醫藥之神的大祭會,有200隻豬作為祭禮,那是在該神的生日舉行的,祂的偶像被放在淡水之北五哩,一個小平原的一所小茅屋之中,神像前陳列著豬肉、雞肉、魚、蛋、茶及酒。有個道士,唸咒,鞠躬,唱歌,求神降臨享受祭品,同時點起芬芳的香,並時時焚化紙錢。在茅屋外許多人忙著準備供神的盛筵,有200隻豬披著紅衣,擺在木架上排列成行,每隻豬的口中放著一個橘子,項背上插著一把刀,豬的重量50-480磅,足有40000人參加這個祭會。每個人家都獻出其祭品,以期獲得最好的福利。晚上還有火炬音樂及演戲等娛樂,以崇奉那位放在茅屋裡的可憐的樟木偶像。」(台灣六記)。
如果對照於今日之盛況,馬偕所觀察的「殺豬公」不僅生動且具歷史紀錄意義。所不同的是對豬公的裝飾有很大的變化,例如豬公的頸部不只是插一把刀子,旁邊還插金色的「春仔花」,小國旗上面還要粘幾張千元大鈔(以前用百元鈔),還有親友送的金牌,以前還有用穿孔的硬幣(或日本錢)做成一條項鍊掛在豬脖子上。至於豬公架上掛著雞、鴨、豬內臟、鯉魚和豬公五牲。有些豬的口中放著一個橘子,也有放鳳梨,今年(94年)水梘頭地區則有人用麵龜代替。在以前還有紅色網子串錢披在豬背,近年已少見。
此外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殺豬公」不見得一定要用活豬,有人不想殺生,就用麵線、花生、鳳片膏等食材來代替。
以上是對淡水、三芝的大道公信仰所做的敘述,可得知百年來的祭祀活動並沒有什麼的變化。在傳統的民間信仰,從當地居民參予的一切祭祀活動程度,直接反映出信仰的影響度。淡水、三芝的大道公信仰從八年一輪,因為中田寮的加入變成九年一輪,對神明的神力從醫藥之神擴充到農業之神,一度變成團結泉州同安人的守護神,之後成為不分族群的共同神明。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參予民眾的年齡逐漸老化,代表著年輕人對民間信仰的需求不若往昔,隨著教育的普及對信仰的認知也產生相當程度的落差,以及保護動物意識的抬頭,對飼養神豬的祭祀行為也有不同的看法。這種變化最早不知起於何時,僅知淡水,三芝ㄧ帶對每年三月十五日大道公祭稱作「殺豬公」,而請親戚朋友來家裡作客稱作「吃豬公肉」,感覺上賽神豬和吃流水席比對大道公的認知還重要。另外就是歌舞團的興起,鋼管秀甚至脫衣舞等不合時宜的表演活動,五光十色的表演吸引更多的人潮,也滿足人們對聲色的需求,卻也模糊了對神明的認知與尊崇。
大道公文化的新認知
八庄大道公的信仰,在1980年代便開始受到淡水地方文史工作者的注意與觀察。隨後,專家學者進行田野調查,發表論文探討,對八庄大道公的起源與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與認識。
之後在1999年由戴寶村所發表的「淡水、三芝的大道公信仰」一文,對信仰形成緣由,範圍,祭典儀式等有詳盡的介紹。即使如此,對八庄大道公百年來的傳承變遷、文字資料、影像、神蹟典故等資料的收集仍相當缺乏。所幸在2001年,基金會向政府申請「永續就業工程計畫-咱的鄉土咱來講」,訓練培植在地導覽人員,由指導老師將成員分成六組,以淡水33個里為單位,進行里鄰的田野調查,結果在短短一個多月裡便收集到橫跨半個世紀,不同年代八庄大道公祭祀的影像、文字資料。
2002年淡水文化基金會,把收集到的影像、文字資料,製作成大型海報,在當年輪值的下圭柔山祭祀會場展覽,因為這次的展覽用圖像介紹大道公信仰形成緣由,範圍,祭典儀式等,對參與祭祀的民眾而言,不只是進一步的認識大道公文化,同時也勾起九年一次大道公的美好回憶。隨後兩年,淡水文化基金會持續進行影像的紀錄與田野調查,期間亦在淡水社區大學開設課程講解八庄大道公的信仰演變課程。
學校與社區的參與
三年後2005年淡水文化基金會在水源國小杜守正老師的提議下,決定攜手與水源國小,將八庄大道公的信仰作為學校鄉土教學的一環。同時也和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編寫社區地圖,舉辦設計社區logo,將學生的社區認同與文化創意連結在一起。另外更和值年的爐主合作,讓小朋友在三月十五日當天設計文化祭品參展,並由全校師生一同參與大道公戲劇的演出。
這是一個創舉也是一個模式,當學校、社區、社團、爐主透過大道公信仰的祭祀活動,對民間信仰有另一層的認知時,學校師生的創意就很容易的跳脫呆板的祭祀模式。這種創意在2006年北新庄的興華國小,和2007年草埔尾的中泰國小發揮的更淋漓盡致。
和水源國小的合作,各界反應相當的良好,因此隔年2006年基金會持續的和當年輪值三芝鄉北新莊地區的興華國小合作,由於時間倉卒,到2006年2月中才與興華國小確立文化創意的目標,且由於興華國小只有一百多位同學,文化祭品採用班級集體創作的模式。在設計社區logo上,則採用個人競賽,由故事媽媽、老師在朝會、課堂上介紹八庄大道公信仰的起源發展、儀式以及社區logo設計的概念,讓學童充分了解後,再進行構思發想,最後描繪成圖案。整個活動多了故事媽媽與學校家長會的參與。
有了家長的參與整個大道公祭典當天就多了闖關的遊戲,這是結合大道公信仰與北新庄文史特色所精心規劃的五個關卡。過關的同學可以得到一份限量版的北新庄大富翁。
另一個特色是集體創作的神豬,配合正式的典禮進行,下午三點半在解說「開豬」的儀式後,由校長和大家一同開豬,並且分享創意豬公身上的巧克力和糖果。
2007年輪到淡水鎮的草埔尾地區庄頭涵蓋中和里、蕃薯里,屬中泰國小學區。因此大道公祭也成為中泰國小年度教學活動的重點,和以往不同的是基金會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另外在校長和全體師生的共識之下,將大道公祭活動視為鄉土傳統文化教材,將之融入社會領域課程設計,讓小朋友更了解自己家鄉的民間信仰文化。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本年度的活動,可以預期效果非常的好,更確定的是大道公祭不再是屬於大人吃流水席、殺豬公的傳統信仰活動,是可以具有知識性、教育性,工藝性,創意性,藝術性、文化性、環保性的活動,今年另一個特色是淡水文化基金會以「甦活歷史記憶、薪傳祭典文化-----八庄大道公在草埔尾社區風土文化營造計畫」,獲得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贊助經費。
這代表經由這樣的活動,也可以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深入社區踏查,訪談,也希望透過居民參與中泰國小師生的鄉土文化教學推廣,凝聚社區共識,建立互動機制,使社區居民產生自主營造的功能。
活動結束後,從中泰國小教務主任吳嘉慧老師,發表在淡水文化基金會出刊文化淡水91期的文章,提到中泰國小在對低、中、高年級設計出不同的教學與活動內容,亦可知中泰國小在本次活動所投入的精神與時間。其內容節錄如下:
低年段教師由淺而深介紹淡水大道公慶典相關習俗、沿革,擴大到客家人、原住民的慶典活動、利用影片欣賞「拜拜不用火的西拉雅人」…等。橫向擴充學生眼界累積知識,讓學生瞭解祭典在各個族群的意義與樣貌。再引導祭品創作,讓學生分享大拜拜時的經驗,除了大道公拜拜,還常接觸哪些民俗活動。探討各種不同祈福活動的意義及服裝飾品,最後利用資源回收的物品來製作祈福祭品。低年級個兒雖小,創作出的作品卻是最具童趣並深受大家矚目的喔!
中年段教師課程中深化創作技巧與音樂部分,在小小logo設計家(金幣logo設計),先以畫作欣賞利用書籍、圖片展示名家的版畫讓學生欣賞,介紹凹版、凸版的版畫技巧。LOGO博覽會中透過收集各式徽章、logo,例如:中泰標誌,上台介紹作者設計的理念或代表的涵義,寒假作業logo創作分享等表達自己創作理念。大道公戲劇部分則欣賞八仙傳奇影片,分析人物的裝扮與喜好。歸納人物分析表與配件圖像意涵,製作八仙紙偶。輔以北管欣賞、認識銅、鑼、二胡…等樂器,並做節奏練習。以祭品為主題,利用彩陶素材創作創意祭品饗宴。
高年段擴大為宗教藝術主題,強調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審美的課程。透過欣賞往年大道公戲劇,討論其意涵,並自行創作大道公戲劇表演。此外,藉由分享看過或參與過的民俗活動,去體會民俗祭典在社區中的意義。課程中更讓學生比較東西方宗教藝術圖像的呈現,拓展世界觀。在課程進行中,透過蒐集民俗祭儀、迎神賽會的資料,讓學生學習利用網路資源,並在搜尋過程中認識南管、北管音樂等傳統音樂以及台灣傳統雜技分類與表現。
低年段教師由淺而深介紹淡水大道公慶典相關習俗、沿革,擴大到客家人、原住民的慶典活動、利用影片欣賞「拜拜不用火的西拉雅人」…等。橫向擴充學生眼界累積知識,讓學生瞭解祭典在各個族群的意義與樣貌。再引導祭品創作,讓學生分享大拜拜時的經驗,除了大道公拜拜,還常接觸哪些民俗活動。探討各種不同祈福活動的意義及服裝飾品,最後利用資源回收的物品來製作祈福祭品。低年級個兒雖小,創作出的作品卻是最具童趣並深受大家矚目的喔!
中年段教師課程中深化創作技巧與音樂部分,在小小logo設計家(金幣logo設計),先以畫作欣賞利用書籍、圖片展示名家的版畫讓學生欣賞,介紹凹版、凸版的版畫技巧。LOGO博覽會中透過收集各式徽章、logo,例如:中泰標誌,上台介紹作者設計的理念或代表的涵義,寒假作業logo創作分享等表達自己創作理念。大道公戲劇部分則欣賞八仙傳奇影片,分析人物的裝扮與喜好。歸納人物分析表與配件圖像意涵,製作八仙紙偶。輔以北管欣賞、認識銅、鑼、二胡…等樂器,並做節奏練習。以祭品為主題,利用彩陶素材創作創意祭品饗宴。
高年段擴大為宗教藝術主題,強調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審美的課程。透過欣賞往年大道公戲劇,討論其意涵,並自行創作大道公戲劇表演。此外,藉由分享看過或參與過的民俗活動,去體會民俗祭典在社區中的意義。課程中更讓學生比較東西方宗教藝術圖像的呈現,拓展世界觀。在課程進行中,透過蒐集民俗祭儀、迎神賽會的資料,讓學生學習利用網路資源,並在搜尋過程中認識南管、北管音樂等傳統音樂以及台灣傳統雜技分類與表現。
社區營造
近十幾年裡,傳統的矸仔店節節敗退,而連鎖的超商企業則是以年增百家、千家的姿態擴大營業,令人關切。一間在地的矸仔店往往是社區活絡的中心,是社區溫馨感情的傳播站,因此,在草埔尾八庄大道公的社造過程中,特別用心投入於「隆發號」矸仔店人文意涵的營造。
矸仔店是社區的資訊傳播中心,數十年來靠著它維繫著社區裡人與人之間的訊息,因此如何改造門面,突顯出它的存在,讓更多的人在這裡傳遞社區的資訊,是這次營造的重點。為了彰顯它的特色,特地在外牆製作一面社區地圖,有別於制式化的指示地圖,這是基金會利用田野調查的資料,所製作的文史地圖。再加上請當地藝術家設計的招牌,一間充滿人文,藝術的矸仔店再度溶入社區之中。
另類聲音的省思
同樣的八庄大道公祭,經過三年在不同的庄頭、學校、社區,爐主、地方人士的配合所得到的迴響是正面且受到當地人的肯定。經過觀察比較可發現,在某些方面還有改進和協調的空間。
(一)社區logo設計
另類聲音的省思
同樣的八庄大道公祭,經過三年在不同的庄頭、學校、社區,爐主、地方人士的配合所得到的迴響是正面且受到當地人的肯定。經過觀察比較可發現,在某些方面還有改進和協調的空間。
(一)社區logo設計
在老師的解說當地文史,文化產業,和大道公由來的神蹟典故之後,導引小朋友發揮創意與想像力設計社區logo 。在評選過程當中常發現相似度很高,即使是不同學校也有類似的情形發生,也就是說創意與想像力設計社區logo,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當然,這也考驗評選委員對創意性作品的眼光,是否有獨到之處。
(二)社區、社團的參與
本來藉由相同的文化信仰活動,應該是最容易獲得在地居民熱烈的參與,可是事實上,參與的程度遠比想像的低。如水源地區的社區發展協會參與的最多,到北新庄時幾乎都不參與,甚至連村長亦是如此。可是興華國小的家長會因為有許多新住民的關係,卻又參與度最高,反之草埔尾地區的中泰國小的家長會則因為信仰的原因參與度相對降低,可是兩個里長卻又最熱心,這也顯示出輪值庄頭的人文背景有相當大的差異度,所如何提高社區、社團的參與度,也是要努力的目標。
(三)活動經費的籌措
到目前為止,淡水文化基金會是大道公文化祭,經費來源的基本贊助者,然而畢竟經費有限,想要把活動辦的有聲有色,需要募集更多的經費。照理說,地方政府應該是最大的贊助者,曾有過本來答應的補助款,在活動結束後卻縮水了,造成相當大的困擾。第二年因為獲得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贊助經費,承辦人員才得免於經費不足的窘境。
(四)祭祀會場的表演與展覽
大道公祭祀的場地俗稱「豬公埔」,百年來這個祭祀空間的所在地點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是因為戲團、歌舞團、電子花車、北管、大排場的「檢桌」等的進入豬公埔,而造成場地不敷使用。
本來越多的團體在表演,能吸引更多的人潮,不過這也直接影響到小朋友的表演和文史展覽空間,使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小朋友的觀感
對小朋友而言,大道公文化祭所呈現的是一個大人的信仰世界,某些習以為常的祭祀行為,都會有不良的影響。如:歌舞團的脫衣舞表演、也有看了一整排的豬公之後覺得很血腥,甚至不敢吃豬肉的例子等,這些都是需要事前的教育和溝通。
當然當日地方首長親自頒獎給得獎的小朋友,也可以帶給他們相當的成就感。
經過這三年結合信仰,學校、社區,社團,居民的合作模式,可以發現當地居民對這種健康又有意義的信仰活動,從新鮮、好奇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到認同、親自參與,這種看似無意,卻是有系統、有計畫、有組織的導引他們成為活動中的一份子,應該是推動社區營造的新方式。
參考資料
北縣文化59期---淡水、三芝的大道公信仰/戴寶村
文化淡水77期---生命輪祀‧文化新獻 八庄大道公注入新的文化驅力/社論
文化淡水79期---北新庄大道公輪祀的回想與省思/謝德錫
文化淡水90期---創新大道公祭典文化 再現草埔尾璀燦豐華/中泰國小校長胡峻豪
文化淡水90期---草埔尾八庄大道公的文化辦桌/姚莉亭
文化淡水91期---以創新展現 融入社區 關懷草埔尾 八庄大道公祭典的課程 統合規劃/中泰國小教務主任吳嘉慧老師
口述資料提供---淡水文化基金會/謝德錫、姚莉亭、梁健新
2011補記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淡水三芝地區九年一輪的大道公祭,今年又輪值到淡水街,循例大道公供奉在油車口爐主厝(蘇府王爺旁的活動中心),這一年每逢初二十六會在這裡舉行犒大爐的祭祀活動,如果有時間常來淡水老街和漁人碼頭的遊客,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地方的人怎麼那麼喜歡拜拜,五月初七的清水祖師繞境已經夠盛大了,難不成還有別的神明的祭典超越五月初七。這個答案再明年的三月十五就可以揭曉了,淡水三芝的大道公祭最大的特色是「賽神豬」、也就是地方上俗稱的「殺豬公」。北部地區以賽神豬出名的有新北市三峽祖師廟和新竹縣新埔的義民祭,而每個地方都有其特色,除了看當地特有的民俗之外,如何的看整個祭祀現場又要看到重點就需要一點技巧了。
三月十五那天要去豬公埔(賽豬公的場所)大概早上十一點左右久可以了,如果要拍一些準備中的實況,九點多就要到現場了,至於場地在哪?保險一點去爐主家(今年在蘇府王爺旁的活動中心)問,淡水街上隨便找商家問不一定知道,尤其是一些新商家,可能都沒聽過。
到了豬公埔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神明壇,除了焚香祈禱之外,要找尋連許多在地人都不知道的「大道公三寶」。三寶是指大爐、淨香爐、豬公爐,平常這三個爐都放在爐主家,那是個神聖的領域,信眾只能遠觀不能進入,唯有三月十五和三月十六會供奉在神明壇。
「豬公棚」的豬公是今天的重頭戲,上面放著今年有「得等」的十一頭大豬公,從最重的頭等(以往記錄1300台斤以上)一路排下來,神壇是榮耀神明的場所,豬公棚則是榮耀豬公和主人的地方,所以中午過後站在豬公旁邊合照的就是主人家,當然任何人都可以和他們合照。
「撿桌」又稱「看牲」是在大豬公前面供奉的祭品,傳統的祭品是六道葷食和六道素菜加上三牲(五牲)和麵龜,不過主人家通常都會請專門的師傅,把數十公尺長的桌面,排滿各式各樣的創意造型祭品,通常最吸引大人和小朋友的是捏麵人造型,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在祭典快結束前站在喜歡捏麵人物品前面,有的主人在收拾祭品之後會送人家,這時只要等主人來可以請他送給你,也不用高興的太早,你喜歡的別人也會喜歡,可是競爭的很呢!話說回來成功率還是很高。豬公埔並不限定大豬公才可以在這裡擺設,也有許多人用貨車載到這裡,豬公不大卻是最傳統的祭拜形式,從豬公架、春仔花、背上的紅布、插著豬刀等等和一百多年前馬偕博士所看到的情景一模一樣。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淡水、三芝的大道公文化,那就一定要去看由淡水文化基金會的展示攤位,豐富的大道公文史資料讓人不虛此行,以及和當地國民小學合作的創意祭品、社區LOGO設計活動、由小朋友演出的大道公話劇,透過小朋友的構思和表演讓傳統信仰文化有著新的呈現風貌。
照片題供:淡水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