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三芝梯田(一)

認識三芝-三芝梯田(一)
三芝位於大屯火山群的西北斜面,背山面海,西瀕台灣海峽,平原分布在西北部,地勢由南向北及西方逐漸降低,且呈階狀地向台灣海峽方向緩降,內陸高山山崙直達海岸線,平地面積不大,海邊靠海成三角形開展。鄉內全部屬於大屯火山群周緣的火山碎屑岩低緩裙狀地形,在全省地形中自成一格。本鄉這種地形面積廣大,且在整個大屯火山群中無出其右者,其表面受放射狀溪流切割後,形成一崙一溪、稜谷相間、井然有序的地形景觀 。綜觀地形形成原因是由竹子山、小觀音山、菜公坑山、烘爐山、面天山等向西北方噴發的火山碎屑岩所形成,離火山中心體較遠,地勢普遍較低,海拔大多在二百公尺以下,階狀台地有圓山頂、二坪頂(三層台地)、車埕等地,主要為向海緩緩傾降的火山周緣斜坡地形。河川流路在中下游開展形成沖積層,接近海岸則越平緩開闊,河谷兩岸墾闢為水田,呈現特殊的梯田景觀,其中尤以靠山地區橫山村、茂長村、埔坪村、八賢村、圓山村、店子村、興華村為然。



    梯田不是三芝特有的耕種方式,任何地方只要是有高低落差的不平坦地形,在開墾的時候,就可以開闢成階梯形式的田地,所以梯田有兩種耕種型態;有水源的地方,種植水稻、茭白筍等作物,沒水源就種番薯、茶葉等。因為受視覺景觀的影響,習慣上對梯田的認知也就多只於水稻田的梯田,把梯田當作景觀欣賞可能是人對自然美學的本能之一,對不從事種田的人而言欣賞梯田是件賞心悅目的事,對耕種的人而言欣賞自己的梯田是件苦中作樂的事。所以有人說梯田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是農民在大地上創造的藝術傑作,似乎有點吃米不知米價了吧!
寄件者 2013-07-30梯田

現實的是,梯田的工作方式對於人工的體力耗損與工時、工序而言,比平地要高出很多倍,而產量、品質也不比平地好,而且對於丘陵地帶的水土保持破壞很嚴重,另外在六十年代缺乏年輕勞動力時,耕作面積逐漸減少,加上七十年代休耕轉做的農業政策,三芝梯田農業幾乎在一夕之間崩潰,梯田本來就是要有儲水,邊坡才不會土壤乾燥風化,但是同時間為了減少農田維護的成本,鼓勵大量的使用除草劑,連根都除掉的後果,是梯田以數倍於自然風化的速度風化,最慘的是連最容易生長的芒草也無法生存,光禿禿的農田到處可見,最終的下場是做為一種旅遊資源繼續存在的價值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