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三芝名產----石花

認識三芝-石花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三芝有山又有海,所以兩邊通吃。山上吃箭竹筍,海邊吃石花。 石花不是花,石花是一種生長於海岸潮間帶深褐色的藻類,但通常位於潮間帶最外海,也就是低潮線附近至潮下帶3-10米水中,因此平常不管漲退潮都不太容易由站在岸邊直接摘取,而是必須浮潛到海中較深的礁岩去拔取。石花在海底都是大片大片聚集生長,並於每年國曆4到5月間盛產,只要在這個季節來到三芝,就經常可見在地居民下海採石花,且於路邊曝曬石花。 以前讀國中的時候,只要有流水(退潮),幾個同學一起下水邊摘邊玩。摘個三、四流,就夠吃一個夏天了。 石花喜歡生長在水質乾淨且水流湍急的海域,三芝因為沒有污染源且綿延數公里的藻礁,自然的提供石花菜生長的最佳環境。另外石花的生長好壞,和當年度的氣候有關係,水溫越低石花長的越茂盛。今年是個暖冬年,收成就不如往昔了。 一般而言大概晒乾的一斤石花要三斤濕的石花,我們常説石花要「漂白」才能煮來吃,所謂的漂白不是加過氧化氫等化學物質讓咖啡色的石花變白,而是經過反覆的清洗、日曬而自然變白。 石花漂白的次數,似乎不一定,三芝、石門地區大概是10次,有的地方6、7次就在賣了。晒越多次損失越多,品質越好也就是說將來煮好的石花透明度越高而且Q,所以說一斤曬乾的石花菜賣四百圓不算是貴。 「煮石花」應該是說「熬」石花,由於熬的時間很長,所以說是一門很不簡單的技術,石花入鍋熬煮大約2到3小時,再讓其慢慢冷卻,然後就是好吃的石花凍了。石花本身沒什甜味,可以在冷卻時加入一些糖增加其甜味。 石花為一種多細胞藻類,屬紅藻的一種,植物體因含有大量的藻紅素,因而遮蓋了葉綠素而呈紅色,為扁平細線狀藻類,常附生在海岸岩石上。根據資料台灣的石花大致可以分成「鳳羽菜」、「大本菜」與「小本菜」3種。其中鳳羽菜外觀如扇狀珊瑚、又似羽毛,摸起來非常細緻柔軟,是品質最好的石花菜。大本菜則長得彷如硬珊瑚,一枝一枝外型明確且較堅硬,小本菜則少見。除了「鳳羽菜」之外,我們通稱「石花舅」親戚的意思,不摘來吃。 許多年前我在日本吃過石花,攤販上的看板寫天然的海草,味道和自己摘的一模一樣。自己做的石花凍加的水不會太多,所以比較有嚼感,另一方面也比較有海的味道「海草的腥味」,有的人吃不習慣。所以要加一些檸檬、蜂蜜或者是加入一顆奶球味道就會變的特別好吃。 也有日本人稱石花為天草,經過凍結再乾燥的製品為洋菜(日本稱為寒天)。 我本來以為寒天是,炎熱的夏天吃了之後,天氣也會變寒的感覺。 後來從一則減肥產品的廣告才知道 寒天就是一般所說的洋菜,日本之所以稱為「寒天」 是因為江戶時代京都府的美濃太郎左衛門 在冬天發現被丟棄在戶外的乾海藻有凝結的特性,因此被命名為「寒天」。 根據我的經驗法則,減肥廣告不可信,尤其是標榜在日本最受歡迎的產品。 所以呢 最正確的說法是----從日本網站下載吧 江戸時代(徳川家綱の時代)1658年に現在の京都府伏見において、旅館『美濃屋』の主人・美濃太郎左衛門が戸外に捨てたトコロテンが凍結し、日中は融け、日を経た乾物を発見した。これでトコロテンをつくったところ、前よりも美しく海藻臭さが無いものができた。黄檗山萬福寺を開創した隠元禅師に試食してもらったところ、精進料理の食材として活用できると奨励された。同時に名前を尋ねられたが、まだ決めていなかったためその旨伝えると、隠元は「寒天」と命名したという。 隠元禅師 中国萬暦20年(1592)~日本暦延宝元年(1672)中国福建省出身。費隠を師とし江戸初期に中国(明)から渡来した禅僧で、日本黄檗宗の開祖。 原來取名為「寒天」的隱元禪師還是個中國人與有榮焉。不過台灣大約在光緒年間就有石花的記載,所以說吃石花是日治時期才傳入台灣的說法要早很多年。 石花
寄件者 周正義
路邊曬石花 最靠近的一區--洗三次 中間顏色最白--洗四次 正在鋪的顏色最深---洗兩次 將來會越曬越白
寄件者 周正義
寄件者 周正義
寄件者 周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