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地方設計》方言一般的設計

認識三芝- 《地方設計》第六章  佐藤哲也

http//方言一般的設計


方言不只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而是每個地方在語音上留下的「差異度」。它像是一層細緻的濾鏡,為族群的語句添上獨特的顫動。有時候聽起來「差不多」,卻在尾音、語調、轉折之間,隱藏著原鄉的性格。

這些迥然相異的發音差異,就像設計裡的紋理與肌理:看似與常規一致,但細看之下,卻因地而異。它承載了海風的濕潤、山谷的迴響、農村的節奏、溪流的喊聲。

因此,在三芝,方言成為設計靈感的泉源。它提醒我們:設計若只求整齊劃一,便失去靈魂;唯有帶入地方的特色,才能讓作品既看起來熟悉,又能聽出那份獨有的音節

方言的存在,就是一種「在地的設計語法」。

「方言」是地方性的語言,用來表達在地的特色與生活經驗。延伸到「設計」時,就意味著這種設計不是普世標準化的,而是依附在某個地方的文化、環境、語感,帶有獨特性。

例子:一張桌子在量產設計裡就是功能與形式,但在「方言一般的設計」中,桌腳可能參照當地農具,桌面的紋理呼應在地木材的質地,甚至形制隱含方言裡的命名方式。

「俯瞰事物的視角」

走進三芝,你聽到的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日常的方言。
八連溪畔的老人說著「番薯」,那是他們的主食,也是田裡的靈魂;
山坡上的梯田,在石砌的曲線裡,默默說著祖先的勞作;
木屐寮古道的石階,踏著移民的汗水與腳印,這些語彙並非課本上的詞句,而是三芝自己說話的方式。這,就是「方言一般的設計」——用地方的語言,編織地方的形象。

然而,若只停留在耳邊的聲音與腳下的田埂,我們或許看不見全貌。
當你站上橫山,俯瞰竹子山延伸至海的岬角,大屯溪在山谷裡奔流,最後投入北海的胸懷,你會發現:三芝並不只是農人的田、村落的巷,它是「山—溪—海」交錯的文化帶,是北海岸的一個節點,連結著淡水與石門。這,就是「俯瞰事物的視角」——用高度與距離,理解地方的結構與位置。

三芝的地方設計,必須在這兩種視角間來回穿梭。
既要細聽番薯與梯田的低語,也要高看山海之間的脈絡。
方言給予它溫度,俯瞰賦予它方向。當兩者交會時,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三芝,而是一個地方如何被理解、被設計、被再度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