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八里--八里坌巡檢、汛塘與淡水營
在八里的歷史裡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機關,就是八里坌巡檢與淡水營這兩個單位,代表著當時行政與軍事的需求,也見證整個台北地區開發的過程,顯然兩個機關設立的需求,是因為土地開發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設立的。所以這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北臺的歷史,只可惜八里這一段歷史被忽略掉了。
先說明這是十八世紀清朝在北臺灣經營的故事,之所以說「故事」,因為這是個大題目,我的能力是沒辦法解釋整個時代政策演變的脈絡為何。
最早知道清朝台灣的海防單位是三芝的「營盤」,這個地名在許多地方都問的到,這一點沒問題,因為那是清朝時候設立的海防班哨,在整個清朝這種班哨都一直存在,而且位置不太有變動,所以我在做北海岸田野調查的時候,三芝有營盤,石門也有營盤,所以營盤這個名稱與位置沒有問題,好,那麼八里的營盤在哪裡?在八里是稱做「訊塘」,最早也寫成「汛塘」,在「訊塘里」。回顧二十幾年前要找到北海岸三芝、石門相關的資料,非常非常的少,不過那時候有一些書籍裡面會提供許多的地圖照片,除了地名之外,更多的是汛塘的位置,這對我來講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是不夠用,因為解析度太差了,所以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利用到外地參觀許多景點,或者是相關單位的展示廳裡面輸出的大地圖,直接翻拍回來就用了,當然現在不需要,在網路上太容易取得,所以說政府的資料數位化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我們從事最基層地方學的人幫助非常的大。根據這二、三十年來的經驗,可以發現地方學這個領域,有人在說,沒有人在做,因為這需要兩個不同的領域,做不同的工作,田野調查和文書資料的取得,這是互相需要的,兩年前曾經整理了一篇「八里海防三百年」裡面的內容,就是現在這一篇的主題,但是沒有提到八里坌巡檢這個領域,其實從這兩個機關的設立,就可以知道當時清初三朝的北臺重要政策的演變。
既然是說故事那麼在所有的資料裡面除了年代的大事記之外,還有地圖的解讀以及人物的介紹,這些人物的出現純粹是憑我的主觀而而加入的,不過有一個基本的方向,所有的資料都是以八里為優先。
既然是說故事,人物是很重要的事、康、雍、乾有紀錄的也沒幾個人啦。在歷史上最早是鄭氏王朝的三代,不過我不熟,那段時間直接跳過,從清朝開始寫起。
1697年(康熙36)郁永河《裨海紀遊》
陳璸:清初康熙年間官員中最常來,也是最勇敢的一位。
陳國啟:不是人名、是墾號。有五個人名。
郭宗嘏
胡焯猷
雷孝思(Jean Baptiste Re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