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石門簡介

認識三芝--石門簡介
地理位置 本鄉位於台灣最北端,東鄰金山鄉,西連三芝鄉,南與台北市北投區竹子山相接,北濱台灣海峽。型狀似扇型,以竹子山為頂點向北展開,全鄉總面積51.264平方公里戶數3,912戶人口12,402人。 二、地形 地形 本相位於大屯火山群中的竹子山的北側,地勢由南向北逐漸低落,而且竹子山所噴出的火山熔岩及火山屑熔岩分布甚廣,行成了一個較緩的斜坡;溶岩最後在阿里荖及阿里磅,可達四十公尺。向北可一直流到富貴腳及麟山鼻一帶。其外緣有開闊的上升海蝕階地,上層覆蓋紅土,並再海岸行程陡峭的海蝕崖,由於地形崎嶇,河谷狹小,而且狹小的平原僅分布在沿海一帶,對農業來說是個不易利用的環境,但因海蝕階地發達,利用海岸礫石堆積的梯田景觀,也就成為本鄉最大的特色。 水系 鄉內的水系發源於竹子山一帶,呈輻射狀向北流,切穿火山岩斜坡,而形成小型峽谷,主要的溪流有阿里磅溪,石門溪、老梅溪、小坑溪等。其中又以老梅溪為最大溪流,老梅溪發源於竹子山北側,全長8.7公里,流域內為本鄉主要人口集中地,其次為阿里磅溪,位於本鄉東側,發源於竹子山東北側,全長7.6公里。由於溪谷的廣狹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人文景觀,而水系也直接影響到石門鄉地區聚落的發展。 海岸 本鄉的白沙灣到老梅之間的海岸由於火山熔言與碎屑逼近海岸,呈現半圓形的海岸,大部分為岩岸,沙灘比例少,僅在老梅溪口兩側以及白沙灣有較長的沙灘,在原來麟山鼻與三芝交界處有一片沙地長約1公里寬200-500公尺,在民國七十年代因為造林而消失了。 本地區的潮間帶不寬,藻礁數量不多。富貴角與麟山鼻是兩個相對的岬角,為本鄉的特殊地形。 石門洞以東的地區,有發達的段丘地形,向海岸傾斜,上覆紅土。從崩山口到金山之間多礫石灘。 三、氣候 在地理區分上本鄉屬基隆北海岸氣候區,氣候溫和,又因冬季當東北季風之衝,風勢較大雨量豐富,全年多雨,全年降雨日160至170日之間,全年雨量2000-2500公厘以上。夏季雨量集中,多於冬季,冬季陰雨綿綿,不缺灌溉用水。 四、交通 五、漢人開墾 清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鄭開極所著之<福建通志>卷五,山川誌:「石門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康熙六十一年黃叔璥《台灣番社圖》上說:『石門人跡不到』 道光同治年間改稱為「石門汛莊」<淡水廳志>所載,民國九年日人在此設庄,因襲其名命為「石門庄」,光復後定名為石門鄉。 康熙年間約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 有謝姓入墾草埔尾地區。此為最早有漢人入墾之訊息。 乾隆中葉 十八世紀中葉 汀州練在君 練在恭 練一乾等人 開闢下角、阿里磅地區 施姓 開闢竹子湖地區 邱姓 開闢五爪崙地區 汀州 練、鍾、潘等姓開闢大溪墘 林、倪姓開闢阿里荖 漳州 林、許二姓 開闢坪林及小坑頭地區 乾隆晚期 十八世紀末 漳州人許成萬開闢公地 乾隆晚期,漳州人許成萬開闢此地,之後許氏捐獻出來建造三界公廟(今之凌虛宮),並以寺廟附近的水田租金作為此廟的祭祀費用來源。因此,另有一名為『三界公田』。水田位置一在港尾仔之西側,一在老梅派出所。 漳州人潘盛清、潘恭等人先行開墾七股莊與大丘田地區,並築圳(成渠頂圳)灌田,之後簡姓移民承購開墾,共有七人合股,故以此為莊名。 潘盛清開闢崁子腳,後由漳州徐姓墾殖 楓林亦由潘盛清所闢,後由漳州許姓來此墾殖 漳州人潘盛清、潘恭等人先行開墾七股莊與大丘田地區,並築圳(成渠頂圳)灌田,之後簡姓移民承購開墾。 泉州陳、郭兩姓 墾殖八甲地區 泉州花、邱、許三姓 墾殖下員坑 嘉慶年間 十九世紀初 漳州鄭姓 開闢豬槽潭 漳州張姓 開闢尖山湖 漳州朱姓 開闢九芎林 漳州王姓 開闢老崩山 漳州宋姓 開闢石崩山 從以上資料可知,石門地區的開墾腳步,有部分是由金山進入五爪崙、草埔尾、竹子湖與三芝方向進入頂新庄子、八甲、頭圍等地。至於最適合開墾的老梅溪流域,則是由來自漳州的潘姓族人所開墾,從三芝半天寮遷移到阿里磅溪開墾的是練姓家族。 本鄉的姓氏約有一百多姓,並沒有特別大姓氏家族,其中屬漳州人的姓氏潘、謝,徐等人口佔大部分,屬客家系統的練、江等也佔有一席之地。 六、產業 本鄉因為受到依山傍海的自然環境因數,以及傳統的生活習慣所影響,清代開墾的移民幾乎都以農業為主、不知從何時開始引進漁業技術,也有部分漁業人口,因此產業以農產與漁獲為主。其中的農產品除了稻米之外,茶葉是本鄉最具特色的特產。 另外另一個特殊產業,就是因應「十八王公」的興起,而出現的特殊產業,「肉粽」。 七、人口 年代 人口 年代 人口 1903 6453 1911 7175 1997年3月 9972人 1943 8142 2010年3月 12402人 1950 10177 1926年日本人曾經以台灣人的祖籍為依據,做了很詳細的區分調查;在祖籍為福建者之中,依照祖居地的行政區域劃分,大致分為泉州,汀州、龍巖、福州、興化,與永春七個府。其中的泉州府又可以在細分為安溪、同安、三邑(南安、惠安、晉江)。但是因為大部分的人祖居地來自漳州與泉州,因此通常我們都會以彰泉為代表,而通成為閩南人。至於祖籍為廣東籍者可分為潮州、嘉應、惠州三府,這三府與福建閩西的汀州府同樣講客家話,則被稱為客家人。 在1926年日人街庄祖籍調查,首次有較確實的統計,以下是三芝、石門、淡水等三庄祖籍別百分比表: 三 芝 庄 同 安 60.1% 汀 州 30.2% 漳 州 9.7% 淡 水 庄 同 安 52.6% 安 溪 21.8% 三 邑 15.6% 永 春 8.1% 漳 州 1.5% 石 門 庄 漳 州 93% 汀 州 7% 從表中的祖籍別觀察,就資料而言,顯現石門在淡北移民祖籍分布中的重要意義。就石門庄而言,三芝是汀州籍移民的北界,是漳州籍的大本營。(以上資料出自北縣文化59 清代三芝一帶漢人的開墾 溫鎮華) 參考資料 石門鄉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