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七夕

認識三芝/風俗
七月七日很熟悉的節日
記得國小就會背
杜牧的詩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以及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在台灣七夕天氣還是非常的熱,螢火蟲倒是很多,至於牽牛、織女星
我現在還分不清是哪兩顆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過情人節

和其他地方一樣七夕要拜「七娘媽」
約在兒童週歲前後,往福成宮祈求媽祖或註生娘娘,請求保護,並以古錢或銀牌、鎖牌,以紅絨線串成絭,懸在兒童頸上。父母並為孩子許願,如果子女能順利長十六歲,必至廟中還願。此每年七夕,父母會帶孩子至福成宮祭拜。等到子女滿十六歲則於七娘媽生日此日「脫絭」,往福成宮祭拜還願。
或者在家中自設香案,並在神位前換上新的紅絨繩,稱為 換絭」。每年換新線,直到十六歲為止,同樣的滿十六歲也要答謝七娘媽的庇佑。



比較少見的是客家人會做「七夕粿」
每年七夕在三芝有些客家人會做七夕粿放在床上用來拜「婆姐」。七夕粿是用七種草葉做成的草仔粿有四君子、人老仔葉、雞屎藤、菜瓜葉、開脾草、艾草、薄荷、魚腥草(ㄘㄠˋ-ㄔㄡ-草。九-ㄉ阿ˋ-燕子)、奇仙子、尿桶-ㄆㄚˇ等任七種葉子。其中又以菜瓜葉最鮮豔讓粿變的更加翠綠。
七夕粿除了當作食品之外,所用的草葉其實都有它的意義,像四君子可用來驅除蛔蟲,開脾草清熱解毒,薄荷葉清涼,菜瓜葉增加粿的鮮豔,所以說七夕粿是既是零食也是具有療效的養生食品。
雞屎藤(到處都纏繞著雞屎藤,到處都充滿著大自然的希望,它是未來的名止痛藥,不要靠化學提煉,自已就可以處理了)雞屎藤(可做為癌症止痛劑)
抓牙蟲的三種草藥霧水葛,破布烏和雞屎藤,本來就有消炎止痛的療效
魚腥草 [臭瘥草]:有消炎、解毒、涼血、利尿
開脾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支氣管炎,纏蛇丹毒,衄血,吐血,黃疸,小兒疳積,胃潰瘍,結膜炎
至於常見的草仔粿則是一般用鼠麴草做的粿。
鼠麴則是一般所謂「草仔粿」的主要材料。主要是在三日節和清明節祭祖用。
註1:拜「婆姐」。訪二坪頂李石獅。
註2:七夕粿用的葉子。訪綠竹園謝先生、李石獅、江阿土(埔頭坑)。
七夕粿和草仔粿很相似,由來可能是:
據郎瑛(一四八七─~一五六六以後,杭州人)的《七修類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節時吃的「青白團子」。這種青糰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草汁舂合而成,餡料則多為棗泥或豆沙。放入蒸蘢之前,先以新蘆葉墊底,蒸熱後色澤翠綠可愛,又帶有蘆葉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清明節食品。
更早之前則是源自於
陳元靚(約一二 二 五─ ─一二六四)的《歲時廣記》卷十五引《零陵總記》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食品「青精飯」:「楊桐葉、細冬青,臨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採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謂之楊桐飯,道家謂之青精飯,石飢飯。」寒食清明染青飯的習俗似乎在南方較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