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地方設計-地方學的下一個目標

 認識三芝-地方設計-地方學的下一個目標

地方學原本是一種靜靜的凝望,像是守在土地旁邊的老人,把一段段故事、一筆筆地景,仔細記錄下來,彷彿要把時間留住。然而,當「地方設計」走進來,地方學忽然有了另一種力量——它不再只是知識的倉庫,而是設計者的靈感泉源。

我們開始意識到,田野裡那些看似瑣碎的細節——石縫間的青草、老屋的窗格、村名裡隱藏的傳說——都能成為設計的語彙。它們轉化為標誌、圖樣、建築的線條,甚至是一個公共空間的氛圍。地方的故事,不再只是紙上的文字,而是化為街角的雕塑、山坡上的步道、社區的集會所。

地方設計下的地方學,是一場「將知識變成形體」的過程。它把居民的記憶,化為空間裡可觸摸的溫度;它讓過去的歷史,成為未來的美學。這裡的設計不只是專業者的作品,而是居民共同的語言——因為唯有理解了地方,設計才可能真正屬於地方。

於是,地方學從「保存」走向「創造」;從「敘事」走向「形構」。它不再只是一部厚重的地方志,而是一個能與人對話、能與土地呼吸的設計指南。最終,地方學在地方設計中找到了新的生命:那是一種以土地為紙、以文化為墨、以人心為筆的創作。

地方學不只是「認識地方」,而是可以「用地方知識引導地方行動,並培養能實踐的人才,讓地方能在文化根基上永續發展」。

地方設計下地方學的新目標

  1. 轉譯地方知識 → 讓專業設計師可以讀懂地方歷史與文化。

  2. 培養地方設計人才 → 不只是研究地方,而能提出「地方方案」。

  3. 建立地方美學 → 從在地文史出發,塑造專屬於地方的美學風格。

  4. 促進公共參與 → 地方學不只是書本,而是居民共同討論的設計指南。

  5. 實踐永續地方 → 以設計思維結合在地資源,走向環境、產業與文化的平衡。

梅原設計事務所   梅原真

一級產業×設計=風景



「地方請自己思考!

「守住地方的特性,就是成為時代尖端的道路」



「負×負=正」

「鄉村不豐裕的話,一個國家也不會豐裕」、「隨意看看 腳邊就能夠『發現什麼』的國家,才是豐裕的」

豐裕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