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地方學方法論

 認識三芝--地方學方法論

研究學問的方法論是通用的,我用的方法是土法煉鋼實用派吧!

剛開始可以是從認識當地的任何一件事物開始,例如地名、風俗、廟宇等…,慢慢地你要帶著解決某個問題」意圖的態度去做田調,然後儘可能的窮盡所有的方式,從文書中找出答案。可是這可能很難,一個小地方過去的人文歷史資料,是沒有文書可查的,所以要重複去現地做田調。另外有關於自然環境、生態有些地區參考資料就很多了。

田野調查是一切的基礎與源頭,要「長」、「多」、「廣」,田調時間要長、田調次數要多、區域範圍要廣。如果要建立某個地方的地方學,這樣還不夠,得還有「研究意識」,要能夠「深」、「新」「等」所以細節要深入,不停地發掘新題目,且要等待未來新資料的出現,最後才能做出擁有大量資料的地方學。

田調資料可以用比較、綜和、分析、解讀、判斷等方式做整理。

此時利用田調資料建立的就是初步的地方學了。

地方學是可以「用」的,真實世界充滿細節。要可以說出一套有細節,且有真實感與帶入感的論述,是別人學不來的,。要「熟」熟門熟路,走到別人到不了的地方,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而「保存資料」為的是未來總有一天用的著。如何讓人「看的到、找的到」資料,這又是另一個方法了。

工作還沒結束。

地方學是地方上自己建立的,要用前述方法,一直做田調且再而三的「重新循環檢視」

啊!不就,沒完沒了。

好像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