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三芝店子里「菜公坑」、「鱟殼崙」、「羅厝坑」

 認識三芝-三芝店子里「菜公坑」、「鱟殼崙」、「羅厝坑」

菜公坑:為於烘爐山山腹,乾隆時有練姓人士入墾今菜公坑一帶為此時地名尚未稱菜公坑,應該屬於半天寮新庄子通稱的大範圍之內。同時尚有蘇,姚、洪等三姓入墾。至於菜公坑起源於傳說;早年有一僧人在店子村1383號蘇旺宅對面田中建茅屋修行。時值分類械鬥之際,僧人出遊至今淡水鎮北投仔湖內,見水田龜裂,一時發善心引水入田,反被居民誤為盜水者,遂被毆以致流白血而亡。民愧誤殺僧人因不知其名,稱其為「菜公」遂引為地名。

菜公可能是屬於所謂的「齋教」。

台灣的齋教一般分為龍華、金幢、先天三派。教徒必須嚴守不殺生害命、不飲酒茹葷等戒律,並定期集合在齋堂唸經。因其長年吃齋,台灣人稱信徒為「食菜人」,齋堂則稱為「菜堂」。齋堂(俗名菜堂)信徒極為團結合作,彼此互稱「菜友」,男的稱「齋公」「菜公」,女的稱「齋姑」「菜姑」。






菜公坑圳:乾隆二十一年(1756)契約書載土地位置「新庄仔大圳頂」今菜公坑,大圳就是菜公坑圳。

鱟殼崙:鱟是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被譽為活化石。煮食後留下的硬殼能舀水,現在台語水勺音「鱟殼」。鱟殼崙並不是山,而是從菜公坑山順勢而下的一條山崙,山崙像倒蓋水勺的柄,菜公坑山和百拉卡山是杓本體。蘇東松口述。

羅厝坑位於大屯溪源頭左側山谷,發源自鞍部。原住羅姓族人,因地處偏僻早在數十年前全部遷移外地,現在只留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