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八里觀音山與日本富士山的山性、神性與靈性
觀音山對我而言並不是一個很陌生的地方,由於老家在重建街,從小就看觀音山到現在已經50幾年了。可是從來沒有去了解觀音山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到去年持續做八里田野調查的時候才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想法。
記得以前從日治時期找到的資料,日本人把觀音山的最旁邊一座小山「占山」稱做「淡水富士」,其實我一直覺得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這座山這麼小,怎麼會把他們日本的聖山,富士山用在這裡。
他們不想要把觀音山改名成富士山,所以就把占山取名為淡水富士了。為什麼不改名,畢竟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聖山,也只有日本人才知道富士山的另外一個角度真的很像觀音山?還是這是一座只能讓日本人懷念的山。淡水富士是個開場;畫家石川欽一郎,曾經描述到火車離開關渡之後,經過幽暗的隧道,豁然開朗,第一眼看到的淡水河的景象。如果有一座山取名為富士,那麼這個意象就會更加的明確了。
回想一下觀音山和富士山的共同山性、靈性與神性還真類似。
觀音山和富士山的相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是火山,而且是個獨立的火山,沒有和其他的山連結在一起,既然是火山,那麼他們的形狀自然就會很接近也就不足為奇了,或許是這種相同的自然背景,讓日本人對觀音山還是情有獨鍾。
現在人們登觀音山,觀光休閒的目的適合登這座低山。而自清代以來八里所蘊含的信仰內涵,是觀世音信仰的影響力所在。所以葛飾北齋等畫家眼中的富士山,必然具有其特別意涵或個人情愫。從日治時期以來,台灣的畫家留下觀音山的畫作不計其數,當然觀音山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畢竟這是一座創作的靈感來源之山。
觀音山的命名與觀音信仰有關,從林口竹林寺、開山凌雲寺、西雲岩到西龍岩、米倉觀音佛祖廟這是很普遍的民間信仰、五股凌雲禪寺和西雲岩的33佛則是日本人的觀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