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麟山鼻戶外課環教場域2022-02-10

認識三芝-麟山鼻環教場域戶外課程大綱2022-02-10

地方學領域中有許多無法用路學介紹的區域,例如「海岸線」,但是海岸線又具有當地特殊的地質景觀,如此可以思考如何轉換成「環境教育的場域」。

特殊性:海岸潮間帶生態、生物礁等具有教育、保護、保存、保育之需求。


  2005年在地方學的課程轉換成為路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就發現有一些區域沒辦法歸到路學裡面,尤其是北海岸的海岸線,當時只是把海岸線比較特別的幾個可以調查的區塊分別敘述例如藻礁、石滬、潮間帶生物和沙丘生物,這樣子雖然可以解釋大部分的領域,可是卻沒有辦法完成完全的融入到整個區塊的領域裡面,直到現在才思考這個稱做「環境教育」的領域。

雖然在做田野調查的時候明知道環境教育的使用是可行的,不過因為課程的關係卻一直沒有想到如何去整合這些已知田野調查的資料成環境教育的一環。如此一來就變成是以陸地的地方學的角度來看北海岸,其實如果能善加利用各種田野調查資料,我們還是可以從環境教育、文化、休憩、甚至可以思考如何做研究、保育等各個角度來使用這些北海岸這個區域,透過這樣的思考角度,就可以補足我在地方學裡面用路學來介紹一個地方的不足之處,畢竟海岸線沒有公路,可是海岸線是一塊很長的區域,生態之豐富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還可以用來做另一種地方學上的思考。在北海岸小區域裡面做詳細的田野調查,從環境、生態、地球科學、人文、社區等資料裡面挑出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作為主軸,這就是北海岸環境教育場域規劃的基礎。


三芝和石門人稱麟山鼻為「鼻尾」

「麟山鼻」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的稱呼,我們都叫做「鼻尾」。在1884年的地圖裡面寫著麟山鼻的法文名字是「Niusoa」(發音Niusha), 很接近現在的麟山。參考《推理台灣地名》73頁。原圖出自《法國巴黎地理學會1884年法國遠征軍紀錄繪製而成》,同一張地圖裡面則寫「Foki」,富貴角的原名。 

 






下員坑靠海處舊名「下罟寮」,因風景美近似日本之「鎌倉」,日治時代改名「鎌倉」。民國五十年代初期白沙灣海水浴場開幕,遐邇聞名,乃又漸漸以「白沙灣」取代鎌倉。當年大戲「西施」在此拍攝聲名遠撥。近年北觀處在此興建地辦公大樓,遂成新地標。
下罟寮--牽罟
火燒罟寮全無望   欲吃就要白骨寮   欲嬈就要下罟寮

洋流與離岸流
 一卯、二尖仔鹿、三龜


 麟山鼻和富貴角最大的差別並不在於是不是最北端,或者是面積的大小等等。而是整個麟山鼻鼻尖部分幾乎都是私人土地,目前還不知道為什麼這塊土地會變成私人土地,不過我們可以想在民國四、五十年代這裡應該是屬於軍事管制區,尤其是海岸線的地方,田調資料僅知道在民國六十年代有一家華農公司來這裡開發。

麟山鼻步道:麟山鼻岬角步道總長度約 1400 公尺,最高高度30.3公尺 有一顆二等三角點1068號名稱是下員坑。整條步道幾乎沿著高潮線的上方經過,2017年整理得相當寬敞適合步行,從入口往白沙灣方向直下沙灘海邊步道旁,進去沒多遠可以看到正對面的一個人型石,形狀就像是一個大巨人,手指著天空,左邊土壁上可看見矮筋瘡,沿著步道而下還可以看到這塊大石已經龜裂成 各式各樣形狀的石角,在下方還有一個罟寮的遺跡,這裡濱海植物生態豐富,沙灘上方有一片草地經過復育鐵砲百合也就是俗稱的粗莖麝香百合,每年四月、五月是花開季節。從這裡開始沿著石堆而行,大大小小的石堆裡面蘊藏著 6000年甚至於更久之前的藻礁遺跡,有的甚至於在步道旁邊就看到了,這是一個觀察地殼擡昇年代演變紀錄的地方。繼續朝外走步道整理相當寬敞,沿途可見麟山鼻的鎮寶「白水木」這棵野生的白水木基部直徑約可達3-40公分,沿岩石攀升是難得一見的觀賞植物,走到最外面可看見一座石滬,石滬右側有一個中華民國海岸基準點指示牌,從指示牌的左前方方向135公尺左右有一塊礁岩,中華民國的領海基準點就是從那一塊礁岩開始算起,往12海裡都是屬於中華民國領土。左側山坡地長滿「雙花蟛蜞菊」,可是沒想到在麟山鼻塌的危害不會比小花蔓澤蘭還小,甚至過之而不及,目前已經有好幾個地方,雙花蟛蜞菊爬到樹上面整片樹林被吃掉。至於南美蟛蜞菊數量還不多。

  麟山鼻西側這裡的樹林因為是背風面,所以有茂密的樹林,而且在低潮線下,還有大量的藻礁在繼續生長,比高潮線高的地方,還可以在石頭縫隙裡面找到當年的藻礁,那是因為地殼抬升的關係,現在已經離開高潮線約1.5公尺,步道旁可以看到安山岩因為冷卻壓縮造成一片一片的柱狀岩,看起來沒有時沒有澎湖柱狀岩的壯觀,但是可以了解這些柱狀岩的特色。這裡可以看到 30年前,有人在這裡養九孔的九孔池,旁邊就是麟山鼻漁港,麟山鼻漁港的中間有一座中央氣象局的潮汐量測儀。麟山鼻的漁港並不大,停泊的漁船大部分都是小型漁船。

麟山鼻石滬:鼻尾石滬是榮蘭文具行的父親謝清根所有。根據日治時期資料石滬登記為潘廼明。
  麟山鼻石滬全長約195公尺,形狀略為劍型的尖端約寬85公尺,縱深約101公尺(大約朝335),從地形上來看這個石滬的北側、東側和東北側有大型的安山岩塊保護者,因此來自於這三個方向的風浪,不容易直接侵害到石滬本體 再加上西風和西南風的風浪比東北季風小很多,因此整個石滬在結構上,受外來因素的破壞就少了許多。又因為是岬角的地形,且岩石水深。魚依靠潮流而進入的機會就多了許多。
  舊石滬的寬度約為 6尺寬高約3尺向外傾斜,石頭之間的縫隙很大,不像雙連滬生長蚵仔作為連結用。另外在內緣又加寬了五到六尺,如此一來整個石滬的寬度可以到達1011尺。雖然石滬已經有一個缺口,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有人在裏面抓魚。那是因為加寬石滬的時候把旁邊的石頭,用來建造石滬,如此一來被挖深的那些地方水排不掉,魚就有可能躲在這裡面。
  現在看到的缺口據說是民國 80 年代,一漁船觸礁擱淺於麟山鼻石滬外海,為取得船上貨物的船主,被怪手挖開石滬。





漂流神明遺址:由於洋流的關係釣客在這裡拾獲不明漂流神明,就被來這裡的釣客供奉在一石堆上面,用簡單的雨篷遮住,2017年神明已經不知去向。

尪仔石腳:麟山鼻西北側,巨石鼎立有如人形座姿,故名。

黑船仔溝:走私上岸的地方。

鳳金甕

麟山鼻漁港:麟山鼻岬角西側,小型漁港。是後來才興建的漁港,旁邊有養殖  九孔留下來的遺址,從麟山鼻漁港到白沙灣別墅之間以前是一片廣大的沙灘,在民國七十年左右,大量種植防風林 這個天然的沙灘就消失了。

麟山鼻漁港老宅:位於漁港上方,這是一間在北海岸常見的典型石頭建造老宅,右伸手造型,基本上人字與官延的石砌法都有使用,中間的隔間牆已經被拆掉了。

硓𥑮(藻礁)石







風稜石:
風稜石不是什麼特別的石頭,而是一般的石頭,例如我們這邊就是安山岩為基楚的岩石,只不過是被風琢著磨成一個特殊的表面。富貴角、麟山鼻的安山岩不等於風稜石,被風琢磨的才算,只有幾顆而已。




石門之麟山鼻風稜石2022-04-12田調(二)







麟山鼻與富貴角之特色植物
  在三芝我們描述三芝的天氣;三月火燒埔(七、八、九月),意思是一年有三個月不下雨。四月淡糊糊(十一、十二、一、二月)有四個月雨下不停。五月無乾土(三、四、五、六、十月)有五個月下下停停的,但是雨日比晴天多。對北海岸來說是通用的描述天氣形態,這也述說這裡一年之中熱、乾旱、冷、潮溼加上上東北季風和海霧之氣候環境的變異度很大。









老梅公園:榕樹、小葉南洋杉、肯氏南洋杉、海檬果、構樹、月桃、稜果榕、山欖、厚葉女貞、黃槿、島榕、千年芋、姑婆芋、五節芒宜梧、鄧氏胡頹子、大葉欖仁、射干、台灣三角楓、蜘蛛蘭、文殊蘭、草海桐。木麻黃,蔓荊、馬鞍藤、濱排草、石板菜、番杏、粗莖麝香百合、濱當歸、羊蹄、白鳳菜、天人菊、黃花酢醬草、雙花蟛蜞菊、林投、海桐、白水木、茵陳蒿,菟絲子、台灣蒲公英、台灣雀莓藤等。
富貴角東側:馬鞍藤、蔓荊、小海米、濱刺麥、濱旋花、茵陳蒿、菟絲子、濱排草、石板菜、番杏、粗莖麝香百合、濱當歸、羊蹄、白鳳菜、天人菊、白水木、海芙蓉,全緣貫眾蕨等。
富貴角西側:三角柱仙人掌、榕樹
麟山鼻東、北側:近海第一線的沙灘上,浪濤襲擊,地形開闊,強風無阻,加上酷日曝曬、鹽分濃重,生長在此的植物種類不多,且大多是植株低矮、生活期短的草本或灌木以及地下根糾結的藤本植物,以適應此惡劣環境,矮筋瘡、馬鞍藤、蔓荊、小海米、濱刺麥、濱旋花、茵陳蒿、菟絲子、濱排草、石板菜、蠅子草、番杏、粗莖麝香百合、濱當歸、羊蹄、白鳳菜、天人菊、白水木、文殊蘭、海桐、爵床、濱萊菔、裂葉月見草、酢醬草、台灣蘆竹、南嶺堯花等。
麟山鼻西側:黃槿、山欖、海芒果、林投、海桐、臭娘子、榕樹、稜果榕、朱槿、魚木、臭娘子、紅楠森林密閉,榕樹甚至高達15 公尺,林下陰暗濕氣重,林緣以高達公尺的月桃為主,林內則全是高約公尺的菇婆芋的天下。此處比較特殊的是可以看到原生樹徑較粗的海岸林植物:1、海檬果:北海岸的海檬果多為人工栽種,此處可看到海檬果長在浪花可及的風稜石礁岩上,生命力堅毅;2、步道尾端一處廢棄的民宅旁可看到黃槿與山欖,黃槿與山欖都已是大樹,其中黃槿為了避開強風的侵襲,粗莖成為臥倒狀,而樹冠層雖矮,但幅度卻更廣,古厝若尚有人居住,應會感激老黃槿遮風遮陽所帶來的舒適環境。(2011 年北海岸植物生態研習手冊/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