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認識八里荖阡坑之地名沿革
地名是一個很複雜的演化過程,對於地名的推究,只能用最簡單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語音、文字、地景、人文、生活的變化過程做為參考。雅化、簡單化(字畫太多)、誤植(口述、傳言、刻字)等等都是有例可循。國語音是現在的音,在以前不會有這種發音,所以應該是其他許多種發音,例如臺語音、平埔族音甚至於有可能是客語音,當然這可能要依地區而定。
八里的「荖阡」就是一個可以想像的地名稱呼,這個地名的演化過程沒有人知道,更遑論當初是怎麼產生的。首先想到的是「荖阡」和「老千」,自然不是出老千的意思。從發音看沒錯,所以雅化是可能的。因為現在可以直接看得到資料,是在荖阡坑的一塊石碑上面標示兩個字「千坑」,從「千」變化到「阡」,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變化名字,可以雅化,但是如果沒有辦法保留原來的意義,那這樣子後代的人更不容易去了解當初為何命名。
「荖阡」:根據田調地名由來有多種說法。
這裡要說明的是從荷蘭時代的番社發音,到老乾、荖千、荖阡的變化過程。
「老乾」:文獻紀載出自《新竹縣制度考》。
「老乾」:根據康耕宗老師田調確實有這地名,荖阡坑路1.5公里處。
所以「老乾」如果是平埔族音,那麼就要找相對的發音。根據現有資料現今八里區境內的相關發音有(Prarihoon、Parihoon、Parrigon、Parichon、Pariën)和摘自張建隆《西荷時期淡水:史料匯編》的(Paragon)(Perragon)。
當然會這麼說,是在書中明確的提到荷蘭時代所發生的一件大事,也就是有四個荷蘭人被河對岸的一個番社(Paragon)(Perragon)所殺害,然後荷蘭人利用反間計,教唆後壟社的人襲擊的這個番社(Paragon)(Perragon)。在以前我們都認定這是「八里坌社」因為整個事件在清朝文獻最早出現是郁永河在《裨海紀游》:八里坌社,舊在淡水港西南之「長豆溪」,荷蘭時後壟最悍,殲之幾無遺種,乃移社港之東北。所說的「舊社」就在現在的「長道坑」也有稱做「長豆坑」,台語發音「斷頭坑」。根據現在的資料這是一個和八里坌社不同發音的番社,那麼位置在哪裡?就在現在的水仙溪下游流域,這裡有兩個的地名稱呼除了長道坑之外另外一個就是荖阡坑。因為距離很近可以想像這一個番社的地名,又如何被留下來?
可以推到最接近的就是(Paragon)(Perragon)轉成「老乾」的發音。
「舊社」:曾經在那裏做田調,可是沒有人知道有那個地名。因此舊社應該是根據《裨海紀游》的記載,後來根據發現的考古遺址之後才出現的地名。
在目前可以查得到的資料是《新竹縣制度考》裡面有提到「老乾坑」。「乾」或許是可以提供我們的想像的開始,「乾」或簡體「干」發音都是很接近的,憲示立碑的石碑刻字被轉成「千坑」、最後變成「荖阡坑」。
《新竹縣制度考》內有關林本源相關八里的資料節錄如下
一、除開八里坌買底板、篾篷、榖笨、氣筒泥修理倉廒銀九元七角五瓣正。
一、除開八里坌僱工挑運老乾坑、下罟仔莊、長道坑、挖仔尾莊、紅水仙港、過溝仔莊、八里坌等處租榖暫存埤仔頭倉共用去錢三.九八二萬折番銀三十九元八角
二瓣正。
一、除開八里坌存倉挑曬工錢三.九二千折番銀三元九角二瓣正。
一、除貼興直胡焯猷裔孫祭墓銀一十二元正。
一、除貼八里坌郭宗嘏裔孫祭墓銀一十六元正。
一、除八里坌天后宮捐題油香普度銀二元正。
收金包裡、大二坪等莊充公學租(明志書院)七十一元六角四瓣七尖六週。
這些資料可以提共我們了解郭宗嘏、林本源和八里的密切關係,這也可以知道為何許丙會捐獻龍柱給天后宮。
另外在荖阡坑路邊的一塊「憲示立碑 同治癸酉年(1873)」 碑文「千坑」不甚合理,應該是「干坑」的誤植可能性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