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魚路古道北段之許顏橋-擎天崗

認識三芝-魚路古道北段之許顏橋-擎天崗
這一段路並不長但是緊鄰著大油坑,所以在歷史上就出現許多不同時期的紀錄和遺跡。
1858年的斯文豪氏、1864年美國廈門副領事許仙得都有詳細的描述。
從文書紀錄知道這裡在1895年以前就已經是遍佈茶園了。這也說明從阿里磅到士林到處都是茶園。


•許顏橋
•憨丙厝地、守磺營地
•番坑、冬瓜湖(大油坑)
•賴在厝地、土地公(1864年)
•百二崁
•界石
•獅仔頭

•城門

•大嶺(擎天崗)、嶺頭嵒土地公

許顏橋:日治初期1896年石門製茶名人許里的父親「許顏」。因為要輸出茶葉到士林、大稻埕而興建。原橋址已經毀壞,現為重建。在清末到日據時代初期茶葉是石門地區非常重要的產業,當時因為交通不便,要把茶葉挑到士林大稻埕,勢必要走這一條古道。
因此就會在半途有一座許顏橋,這座橋的目的就是要方便挑茶葉的人走,最主要是因為茶葉怕濕,這和挑魚的人是完全不一樣。其實古道沿路要經過許多小溪都要興建簡易橋梁方便通過。

日人路:現在經陽管處規劃的步道是清時道路,當時路線在今百二崁路段從陡上大嶺。日據初期,明治三十一年(1901-1903年),日人另闢一寬六尺之大路, 採迂迴路線,路線較為平緩,稱為「日人路」,又因可拖砲車,故又稱「砲管路」。

冬瓜湖: 大油坑在1859稱冬瓜湖。開採硫磺的政策在1863年以前是禁止開採的,1863年開放採礦,到1870年因磺礦稀少又禁止,隨後在1876年又開始開放採磺土。



百二崁:前人對階梯路段的稱呼。三芝的百拉卡(百六砌)、金山半嶺的百二步嶺。

界石:現在的大油坑在以前稱做冬瓜湖、清朝的時候是屬於毛少翁社管理硫磺的地方,毛少翁社位於士林,管理的硫磺包含現在的小油坑、大油坑,清1875年時候劃分芝蘭一堡、二堡、三堡和金包里堡的界線時,就把大油坑劃入芝蘭一堡,因此現在的台北市和金山區的界線就在這裡,所以這一塊界石具有文史上很重要的意義
早期的古道也是保甲路以這塊大石公為界,以南的路段由草山、山豬湖的居民負責維護;以北的路段由金包里的居民負責維護。







許顏橋
現況是陽管處整修後的樣子


最早應該是這樣


憨丙厝地


在厝後遺址之前挖出許多17-18世紀的陶片






賴在厝地遺址



正前方空曠地就是毛少翁社守磺遺址


界石



右日人道、左清百二階道 




日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