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認識三芝-- 序


認識三芝-- 序 
一個地方的文史,是由許多個人的一生歷史所建構而成的,而許多個地方文史也可以構成國家歷史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小看一個人的生活史。然而如果沒有人願意花費許多時間,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這一群人的生活史也將會隨著時間之河,消失殆盡於汪洋之中,即使回頭也不見來時路,遑論路徑何在。
  我和所有的三芝人一樣,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有共同的歷史記憶。然而當我著手有關文化歷史資料的蒐集、調查、研究、紀錄這個地方的歷史發展,所希望的是能夠發展出在地的人文歷史,進而提升我們自己的文化內涵。有人稱我是地方文史工作者,這一點是沒錯,因為我的工作是替三芝寫下這一段的歷史,文史工作者和所有的人一樣,必須要有自己的工作才有收入,當經經濟來源不是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很專心的來做文史的工作。因此我必須要感謝我的父母親周石定先生和周高娥女士,有他們不辭辛勞的創業過程,才有這一間五金行,這也是我能夠從事於田野調查的基礎。另外還有我的內人陳玉桂小姐,當我要出外做調查、上課時店裡的事務就由她打理。
  幾十年來 我並不是一個人在做三芝的文史紀錄,要感謝曾經和我一起共事或協助的花村祥鄉長、郭啟瑞教授、賴惠如教授、陳文彬先生、以及淡水社大的張建隆主任、謝德錫先生、姚莉婷小姐、梁健新先生、江木興先生和社大同仁等,有他們從中協助可以讓我的田野調查的工作更加順利。當然更要感謝那些曾經提供許多資料給我的鄉親,由於他們的不吝分享,讓三芝的文史更加充實。
  我很清楚只要三芝在地文史做的好,三芝人必然會展現出一種不同的氣質與信心。文史工作走到最後會發現,目的並非純然記錄,可以是為當地人傳遞一種新的知識與理念,並且從中找出新的思考模式,讓許多存在於三芝的文史、美學、生態、環境議題等得到一個嶄新的詮釋。就如同我在書中用國際級的公路來形容臺二線,和世界級的公路-101甲線也就是百拉卡公路一樣。
  最後是希望能做到「服務三芝的居民」,讓三芝人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瞭解自己居住的地方,而且是「引以為傲的瞭解」。另外一個目標是「累積三芝的文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