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金山區地理篇
以下資料摘自金山鄉志
第一節 本區地理特色
金山區(圖1-1)隸屬於台北縣,是北縣十市、四鎮、十五區中的一
區。位於台灣本島北端,西北與石門區為界、東北方臨海、東南接萬里
區、西南方則為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中央為平
原,而磺溪、清水溪、金包里溪穿流其間。本區的區界以自然疆界為主,
西面因大屯火山群,對外聯絡構成主要障礙,因此本區的對外交通,必須
仰賴東面較低平的沿海道路,本區主要的聯外道路以省道台2線為主,以淡
金公路(淡水至金山)、陽金公路(陽明山至金山)以及基金公路(基隆
至金山)聯絡其他區鎮市,交通方便;區內縣道則聯絡各個聚落。
本區人口約兩萬人三千人左右,總面積49.21平方公里,共15里分別是豐漁
里、磺港里、和平里、大同里、美田里、五湖里、重和里、兩湖里、六股
里、三界里、清泉里、萬壽里、西湖里、永興里、金美里(96年6月1日行政
區域調整,由美田里分出來)。各里狀況將於第二章「疆域」作說明。
由於本區依山傍海,因此以農、漁業為主要產業活動;沿海以漁業為
主,內陸則多為農業聚落,在海產方面以加魶魚、紅魽、小卷、烏口等最
為名貴,農產方面有水芋、茭白筍、刈薯、紅心地瓜、跳石芋頭、
竹子山之箭竹筍、綠竹筍、花卉等。
整個台灣北端的氣候大致尚可分為萬、金區,三芝、石門區與淡水區。本區位
於萬、金區,濱海、面迎東北季風,氣溫年變化受海洋調劑。本區氣候特色
為:
第一、受海洋調節,冬冷夏熱,熱季四個月,涼季四個月,冷季四個月;
第二、雨量、雨日多,冬雨型顯著,年雨量在3000公釐以上,80﹪集中在冬季,夏
第一、受海洋調節,冬冷夏熱,熱季四個月,涼季四個月,冷季四個月;
第二、雨量、雨日多,冬雨型顯著,年雨量在3000公釐以上,80﹪集中在冬季,夏
季降雨僅佔18﹪;
第三、雲量多、日照率低;
第四、夏末秋初水分平衡略有虧損;
第三、雲量多、日照率低;
第四、夏末秋初水分平衡略有虧損;
第五、冬季風速大、強風日數多,風向頻率夏季為西南風,冬季
為東北風。
本區年降雨量豐富,可惜河流短促、河道過陡,區內主要河川僅磺
溪、清水溪,因此缺乏大規模水源開發的潛力;但因本區河川上源承接大
屯火山區的水源,因此四季長流,只需在山腳集水,即可供應本區的飲用
水及灌溉水,因此區內谷地灌溉並無困難。
第二節 地理篇在區志中的重要性
地方志是一種「記載特定行政區域之時、空、人、事、物,且具備多
種功能的綜合性官修著作」。對區鎮志而言,行政區域指的就是區鎮,
「空」指的就是空間,包括天文和地理。空間是人類活動的舞台,若沒有
空間,人類就無從創造歷史,自古以來地理門類就是志書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部分。可惜的是在一般區鎮市中,地理門類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或無
地理門目,或僅以疆域、轄區、土地、自然、氣候,或地理概況等名目簡
略帶過(王良行,1999)。有鑑於此,本區志書的編纂,在地理篇中是以
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介紹本區的地理狀況,內容除了緒論之外將分成
疆域、地質、地形、氣候、水文、與生態環境等章節敘述。
北海岸依照地形特色可分成三段,分別是基隆市至金山沙灘、中角至
麟山鼻、麟山鼻至淡水河口,本區分處於中者。金山岬向東北方伸入大
海,與野柳岬隔國聖灣而遙遙相望。金山半島由厚層的五指山層砂岩所組
成,其外方有一典型的海蝕柱,為燭臺嶼。金山半島西側為磺溪沖積而成
的小型三角洲平原,海濱處構成沙灘海岸,似雙溪出口的福隆沙灘。由於
沙丘的發育,磺溪本無法直接出海,繞海灘迂迴而出進年已經挖通直接入海
。金山半島東側海岸線彎曲的程度已不甚明顯,
。金山半島東側海岸線彎曲的程度已不甚明顯,
並留下火山活動的痕跡及所衍生的地形。跳石海
岸一段顯然受火山作用的影響,雖具岩石海岸與對置海岸的特色但卻成為
獨特的火山海岸。跳石至石門海岸有連綿的礫灘,山麓逼近海岸,故淡金
公路完成以前,路上巨礫纍纍,走路均需「跳石」而過,因以得名。
距今650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方向推擠,衝撞上了歐亞大陸板
塊,並且插入歐亞大陸板塊之下,使原本堆積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
板塊間的「隱沒增積岩體」加速隆升,露出海平面,漸次成為臺灣島,而
變形的前緣繼續向西北推移,大約在250萬年前形成了金山到新莊的逆衝斷
層,而本區正好位在這條逆衝斷層上。斷層線上的破裂地帶引發了一連串
的火山活動,延續到50萬年至約30萬年前左右才漸次停止,形成了大屯火
山群,也造就出源源不絕、熱騰騰的溫泉水脈。
本區地質主要為火成岩、沈積岩與沖積層。火成岩主要分佈在本區東
側與西側,是因大屯火山群噴出的熔岩流瀉覆蓋所致,而出露的地層大多
屬於更新世的火山岩。沈積岩則以中新世晚期的沈積岩為主,主要分佈在
本區西北方。而沖積層則沿磺溪沿岸分佈,至下游堆積成一沖積平原。
本區之植物,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在地質、地形與氣候等因素控制
下,產生兩大特點,一為海岸植物,另一為火山植物。在海岸植物方面,
由於本區沿海土層薄,鹽分高,加上東北季風與颱風季節強風吹襲,攜帶
霧鹽,附著在植物上,造成傷害,迎風面尤甚。因此本區植物都順著風勢
作不對稱的單向生長,造成海岸之特殊景觀。火山植物因氣候、土壤及地
質之影響,呈現諸多變化,大體而言,本區的火山植物在氣候因子中主要
是受東北季風所帶來的豐沛雨量與強大風力影響最鉅;地質與土壤因子
中,以地熱、硫磺噴氣孔造成之熱霧環境與持續的火山噴氣活動造成強酸
缺鈣、土壤鬆軟、土溫偏高之土壤影響最鉅。
由於本區開發甚早,因此少有野生動物的足跡,僅鳥類與蝶類較不受
環境影響,是候鳥移棲的歇腳地;本區海岸海域魚類種類眾多,潮間帶則
有蟹類、海藻等生物活動
第三節 本篇架構及各章內容
如上所述本書將分成緒論、疆域、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態環
境等章節,記述本區的地理狀況。各章所包含的內容大致如下:
一、緒論
在緒論部分對整個金山區做一個初略的介紹,包括地理位置、人口、
聚落、產業、氣候、地形、地質、動植物等,並且說明地理篇在區志中的
重要性以及本書內容架構。
二、疆域
在本章中預計將包括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與行政區域變化、聚落、
交通。在地理位置一節中將說明本區之面積、相對位置,並以地圖輔助
說明。經緯度位置將詳述本區的絕對位置、四極。在行政區域變化部分將
盡可能收集歷代古地圖,以時間作縱座標,互相比較,說明本區境域的變
遷。聚落將介紹本區15個里落(註:本區自民國94年6月1日起,行政區域調
整成15里。)並以地圖輔助說明。交通部份將描述本區的交通路線和網路,
僅包括水路和陸路,並不包括空中交通。水路方面將收集海洋、河川的航
道;陸路則包括隘線、公路等路線。除此之外,將藉著本區之交通網路說
明本區之連外交通以及區內各聚落互相聯絡的交通狀況。
三、地質
本章的討論僅限於地殼,並不包括地函與地核。內容大致包括地質
史、地質分區、地層與岩性、岩性構造與土壤,並繪製相關主題地圖輔以
說明地質狀況。
四、地形
本章內容大致包括地形分區、地形發展史、地勢分析等。地形分區將
根據本區之地形特色予以分區並描述特徵;發展史將說明本區地形之發展
情況;地勢分析將依據不同的地表因子(如高度、坡度)劃分成各單元,
以分析本區之高度、坡度,並進一步探討土地開發潛力。配合文章內容將
繪製相關主題圖。
五、氣候
氣候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制約因素,本章內容將包括氣候分類、降雨、
蒸發、濕度、風向與風速、氣溫等影響之因素。氣候分類一節將介紹在各
種氣候分類中本區的氣候型態、各種氣候指數,如濕潤指數、降雨有效指
數、溫度有效指數、不舒服指數。
六、水文
水文將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與海況三部分。地表水將探討本區河川溪
流、人工溝渠;地下水將盡可能介紹本區的地下水位、水量、水質、流量
與溫泉狀況;海況則包括潮汐、波浪、海流等。另外將介紹本區水資源利
用狀況,與探討本區的水污染情形。並將配合文章繪製主題圖。
七、生態環境
將按照各種類別介紹本區之動、植物資源與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