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淡水的地理環境
三芝鄉、淡水鎮位於台灣的北部,台北市的西北方。本地區為大屯火山噴發時熔岩向西北流動所形成的,又歷經數萬年雨水切割成溪谷與崙的複雜地形。又有大屯山、小基隆山脈(從三芝鄉的二坪頂到石門鄉的麟山鼻),台灣海峽、淡水河等天然的地形讓本地區形成封閉的區域。東北季風帶來充沛的雨水,本地區有水源地則開墾成梯田,水源不足則種植茶葉、蕃薯等作物。
三芝、淡水的民間信仰
從清初漢人入墾台灣以來,全台各地區的民間信仰,因祖籍的不同在本地區內各地區產生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各地區有其代表性的神明。這些神明之所以被奉祀為當地的代表,自然有祂的理由。不過有個共通點,那就是這些神明能夠解決居民因天災、人禍、瘟疫、疾病等一切無法掌握的問題。當先民來到台灣時,一定會碰到因天災、人禍、瘟疫、疾病等一切無法掌握的問題。因此祈求神明的保佑,是先民唯一的希望。
三芝、淡水的民間信仰,有媽祖信仰的淡水福佑宮、三芝的福成宮,主祀觀世音的龍山寺、三芝北新庄的凌雲寺,恩主公信仰的三芝的智成堂、智成忠義宮、淡水的行忠堂,清水祖師公廟,由客家人所蓋祭祀定光古佛的鄞山寺,張尪公,王爺等信仰。不管信仰為何,虔誠的極致就是為神明蓋一間廟宇,淡水、三芝幾乎所有的神明都有可安身的廟宇,唯獨俗稱大道公的保生大帝沒有固定的廟宇可供人膜拜,而鄉民都說大道公是「遊神」,因為祂必須到各個庄頭坐鎮,為鄉民消災解厄,醫治病痛,當然還要驅除蟲害。也因為如此保生大帝必須走遍淡水三芝地區的八個庄頭。由於輪值的時間長達八年(後來因為增加中田寮變成九年),如此一來保生大帝的祭祀,就變成最重要的日子了。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原姓吳名夲(ㄊㄠ)生於西元送太平興國四年(967)農曆三月十五日,卒於景佑三年(1036)五月出二日,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人,生前精通醫術且醫德高尚,為人所敬仰。去世後鄉民在青礁建庵塑像以為奉祀,私諡「靈醫真人」,之後又在青礁建廟宇。而青礁的慈濟宮還保有保生大帝的藥臼及丹井,並流傳有井水治病的故事,此後吳夲被神化而地位節節升高,最後封到帝后級的神格,尊稱「保生大帝」,惟台灣的民間信仰習俗仍稱「大道公」、「吳真人」等稱號,三芝、淡水一帶則稱「大道公」。
三芝、淡水--大道公的祭祀圈
九年一次的大道公的輪值祭祀是三芝、淡水地區最熱鬧的迎神賽會。至於三芝、淡水地區何時產生大道公的輪值祭祀活動,則須知道大道公信仰之始,根據目前所知其來源,淡水文化基金會出刊的「文化淡水」第66期,謝德錫先生所著--尋訪八庄大道公的歷史傳奇,所提供的一份在昭和七年由李銅池所寫的序文中,指出八庄大道公輪祀是起自李家二房李媽量帶起,初在嘉慶丙辰年(1796)設香爐祭拜,受其神麻者僅霑一邑,經六、七年嘉慶壬戌年(1802)再塑金身全座,此時崴靈加數十倍沐其神惠者遍及八莊。形成八庄輪祭則是在昭和七年(1932)的七十七年前也就是1855年就開始了。初期所謂的八庄是指淡水、水梘頭、北新庄、草埔尾、土地公埔、錫板、灰窯子、圭柔山。
八連溪以東的庄頭(小基隆地區-埔頭村、埔坪村、新庄村、古庄村、八賢村、茂長村)也有參加祭祀,但是光復前大道公不過八連溪,豬公埔設在錫板崙,所以參與祭祀的人自行抬豬公到錫板崙。
輪值庄頭
原本三芝、淡水地區分成八個庄頭輪祀,後來水梘頭的中田寮地區要求獨立輪值一年,遂變成九個庄頭輪流祭祀,此外錫板庄在八連溪以東的六個村加入之後成為範圍最大的庄頭。輪值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從中田寮、水梘頭、北新莊、草埔尾、土地公埔、小基隆(三芝)、灰窯子、下圭柔山、淡水街。
各庄頭所包含的區域如下:
中田寮:中寮里。
水梘頭:水源里。
北新莊:三芝區的店子里、興華里。
草埔尾:淡水鎮的蕃薯里、中和里。
土地公埔:三芝區的福德村和圓山村(不含二坪頂)。
小基隆:三芝區的埔頭里、埔坪里、新庄里、古庄里、八賢村、錫板里、茂長里。
灰窯子:三芝鄉的後厝里,淡水鎮的屯山里、賢孝里。
下圭柔山、林子街:淡水鎮的興仁、忠山、義山、埤島、崁頂等里。
淡水街:包括清末街庄的淡水街(今淡水市街區)、長庚里、 清文里、中興里、協元型、永吉里、民安里、新生里、文化里、 新興里、沙崙仔庄、大庄埔庄(沙崙里)、油車口庄的油車口、中崙仔 (油車里)、水確仔庄、米粉寮、城仔口、〈水確里〉、 北投仔庄(北投里 )、庄仔內(鄧公里)等,這是參與人口最多的輪角頭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