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三芝--「新」的古道 臺二線

認識三芝
 三芝--「新」的古道   臺二線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動物有它們活動走過的足跡,獵人憑著野獸走過的足跡來打獵。同樣的只要是有人類居住或著活動的地方,必然會留下生活的痕跡,我們也憑著先民走過的足跡,來瞭解先民生活文化的一部份。而先民走過的足跡,就是所謂的「古道」。
三芝開墾甚早,只可惜少有文字的記載。所幸憑藉著一些先民遺留下來的梯田、茶園、老宅、土地公廟等可以知道先民一部份的生活情形。
在三芝已經知道的「古道」。有「大屯古道」,從圓山村石槽子坑沿著大屯溪的上游進入「小觀音山」或翻過山到陽金公路的古道。及「八連溪古道」,從二坪頂「北極真武殿」的後山直上到「竹子湖山」,越過稜線到「杉仔湖」沿著溪溝下到金山的「鹿角坑」再接陽金公路。這兩條古道都是當年採「箭竹筍」所留下來的古道。
其實早在西元1636西班牙人就建了一條淡水到基隆的道路,當然已經無法考證原來的道路是在哪裡。不過如果說這條道路是沿著海岸線而建,那麼必然會經過三芝,這應該是三芝最早的古道了。雖說時空已經改變,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想像在今天寬敞筆直的「台二線」,或許在某些路段就是建築在四百年前的古道之上。
「臺二線」又稱淡金公路,對許多來北海岸玩的人而言,它只是一條可以飆車和看風景的交通動線。然而對三芝來說,它可是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地理景觀的一條道路
臺二線雛形應該始自,明治36年(1902年)日本人花了23000日圓整修淡水到三芝段道路,之後在明治38年(1904年)重修基隆到金山、淡水到小基隆路段。及明治43年(1909年)重修小基隆到金山路段,至此淡水到基隆的道路也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了。而正式有商業行為的交通運輸,應該是自大正6年(1917年),由淡水實業家黃東茂的「淡水興業輕鐵公司」,所籌劃的淡水到三芝的輕便鐵道,在公路旁邊另闢一條舖設鐵軌,行駛用人推的台車,可載人與貨物。從淡水到三芝共設十站,其中在三芝鄉內的有大片頭,錫板、小基隆三站。當1927年輕便鐵道廢除之後,行駛公共汽車大致上就是行駛在這條道路上。之後在昭和12-14年(1937-41年)庄長盧根德任內,淡水到基隆全長60.64公里,路基再度拓寬為10公尺,此後到民國59年(1970年)鋪柏油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動。一直到從民國75年(1986年)開始到民國82年(1993年)臺二線改四線道竣工之後,臺二線就完全改觀了,雖說如此,路變的直又寬景觀也改變了,卻改不了歷史的痕跡。
。現在就讓我們來趟「新」的古道之旅。「台二線」在三芝鄉界內,從與淡水為界的「參觀臺」,到與石門為界「鄉野俱樂部」全長約8公里。沿著站牌,我們就從「參觀臺」談起吧;

參觀臺、大片頭」:台二線13.7K處。顧名思義就是參觀臺,可是要參觀什麼?原來在民國五十年代,每年都會招待全國軍民,在這裡參觀「勝利女神」飛彈試射。聽說來自全國各地的遊覽車,從「參觀臺」一直排到「車路崎」。當然總統蔣中正先生也常常蒞臨參觀臺。另外九年一次的祭祀大道公,及賽豬公也在這裡舉行。以前此地稱「大片頭埔」。淡水和三芝的界線,就在三芝農會所建休閒農園路標旁邊的水渠為界。

「大片頭」:以前有一段時間站牌名稱「北勢」;村名,民國六十六年北勢村與陽住村合併成後厝村。「北勢」源自「北勢子」,原本地名位於現在後厝里與錫板里交界的芝蘭橋附近(雙蓮安養院一帶)。從「參觀臺」到「北勢」之間的小地名就叫做「大片頭」。這裡有一「大片頭工業區」。

「北勢橋」:11號橋,北7-1公路起點。可往芝蘭別墅。旁邊有稱作二十間的房子。

牛車寮」:在今土地公坑56號原為停放牛車的寮,故稱「牛車寮」。這裡也是三芝的史前遺址。南海造船廠裡面有一間有應公廟,建於道光二年。

淺水彎」:原屬「土地公坑」,六十年代建商在濱海地區建一系列別墅稱「淺水灣別墅」,之後淺水灣被沿用為地名。八十年代所建新社區「淺水灣山莊」也源於此。「淺水灣」沿海現在則為夏天的戲水區九十年代以後成為咖啡街。

「大堀」:位於「淺水彎山莊」入口對面停車場,早年有一大而深的水窟,而得名。本地區海域從後厝到牛車寮,也稱大堀。日治時期稱操兵埕」:乃日據時徵召青年於此施以軍事訓練又稱「操壯丁」。

後厝」:位於臺二線與北7公路交叉口,附近有「芝蘭公園」、「佛朗明哥」。「後厝派出所」,是日據時期留下來的建築物,圓形大門最具特色。

「芝蘭橋」:原稱13號橋,北勢子就是指這裡。出海口就是「後厝漁港」,這裡是三芝唯一的漁港,全部完工之後將會是「富基第二漁港」。三芝造船廠完工的遊艇都在這裡出海。

錫板」:錫板源自平埔族語,乾隆年代稱「悚板」,日據時代改錫板。位於海尾溪出海口,早年三芝到淡水沒有公路全靠海運在民生品到三芝,回程載稻米,茶葉到淡水或台北。當年存放貨物的「棧間」位海尾14號今「智成橋」(14號橋)旁。「智成堂」、台二線大嘉好加油站對面的北9公路,歷史悠久是個著名的鸞堂內奉「五恩主公」。

南勢崗、海尾、營盤」:相對於營盤(進入玉堂釣魚場右側)之南邊稱南勢崗。今站牌後面的廠房,為三芝最早的造船廠「克成造船廠」,100年拆除。大家好加油站後面,以前六十年代是一片大草原曾被當作聯勤的靶場、之後建商興建渡假屋,終致廢棄,被稱為世界十大鬼屋之一100年拆除

車路崎」:一說原名「赤土崎」,原意崩塌一角的意思。位車新路(北14路)交叉口。車新路通往新庄子、圓窗、大田寮。

茂興、公館」:百年前江姓族人,在此開一間三芝最早的店面。稱茂興店。其位置在今古庄茂興店71號屋後約200公尺田中。在站牌後方古庄四棧橋34號宅,因晚清時期有位秀才老師「鄭鵬程」先生,在此教漢學故稱稱「公館」。是三芝學風之始。


「四棧橋」:古時橫跨八連溪的橋,從淡水算起第四座橋稱「四棧橋」。在路的右前方小山丘稱「山豬窟」為史前遺址,現在是馬偕醫學院校址。

「四棧橋頭」:位健康步道入口。四棧橋頭、車路崎、新庄子在台二線未拓寬之前是三芝出名的危險路段。後來鄉公所認為不吉祥改稱「福成橋」。

「古庄」:在三芝屬於開墾較早的地區,所以稱古庄。臺二線與淡金路、中興街的交叉路口原有一座碉堡,所以這裡又稱「砲台」。位於淡金路14號,馬偕叡廉教會為馬偕博士的兒子馬偕叡廉所創。。

「田寮路」:過臺二線與淡金路的交叉路口50公尺左轉田寮路可到大田寮,接北14公路(車新路),直行到海邊有北觀處風芝門自行車道。

「三芝」:這裡是三芝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位,在民國五十年代站牌稱「小基隆」。三芝國中大操場旁,老師宿舍牆壁有一幅三芝最大的藝術品「馬賽客壁畫」。
站牌設在農會後方。

「社后路」:三芝國中旁往海邊方向就是社后路,可到「番社後」番社是指平埔族小雞籠社,其位置在社後路的右側到新庄子之間。八仙宮為新建的廟宇。此外這裡海邊尚有三芝僅存的「石滬」。

大浪磅崎」:三芝到新庄子的下坡路段,台北也有個「大浪磅」,平埔族語。台二線右側小聚落前、就是江文也的戶籍祖厝。

新庄子、三生步道」:臺二線經「大龍橋」後右轉舊淡金路過十七號橋就是「新庄子」。左轉北13公路可以到「圓窗」、「民主公王廟」、「社寮港」這裡也是三芝的史前遺址。「新庄」相對於「古庄」開發較晚的意思。象神颱風之後這裡做一條步道,稱作三生步道,種植吉野櫻。民國102年開始櫻花季在這裡舉辦。

「陽光路」:臺二線21.5公里處,十字路口右轉就是陽光路,經過「快樂別墅」「蠶仔厝」、「陽光別墅」接北18公路到「橫山國小」。路口另一側可到圓窗。


鄉野俱樂部」:鄉野俱樂部位於三芝與石門界屬石門鄉。大約在民國70年左右,經營過一段時間隨即歇業民國95年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