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滬英文名「stone tidal weir」 ,日文「石干見」。是個歷史悠久的捕魚方式。
石滬為早年靠海居民從事魚獲的一種方式,用石頭築成一道圍牆稱做石滬,利用潮汐在滿朝時魚類進入石滬內,退潮時魚類則被困在石滬內,此時可輕易收取漁獲。建造石滬的要件為(一)漲退潮之間要有很長的潮間帶(二)現地有充足的石材(木材、咾咕、珊瑚石)(三)潮差、洋流、海浪等都是考慮的要件。而三芝就具備這些條件,所以早年民國六十年代三芝海邊有六、七座石滬,其長度從二百公尺到三、四百公尺不等。每一個石滬都有它的名字,社寮滬(圓窗港滬)、雙連滬在新庄村。石馬滬、深滬在古庄村,頂滬、下滬在錫板村,只可惜大部分因年久失修損毀殆盡。反而是大正年間有申請的資料十二座。
摘自澎湖科大李明儒老師整理資料
年代
|
地點
|
1917年
大正6年
|
2/6楊添才申請北勢子石滬免許第511號
2/6陳海諒申請南勢崗石滬免許第512號
2/7鄭文然申請大片頭石滬免許第526號
2/8鐘華申請茂興店石滬免許第526號
2/12王榮輝申請大片頭石滬免許第570號
3/6陳天喜申請大片頭石滬免許第585號
3/6陳河尚申請大片頭石滬免許第586號
7/6施參申請大片頭石滬免許第714號
|
1921年
大正10年
|
12/14葉阿大申請四棧橋石滬免許第21號
12/14戴珠申請四棧橋石滬免許第27號
|
1923年
大正12年
|
6/23呂煥申請番社石滬免許第105號
8/4吳火申請北勢子石滬免許第10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