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認識淡水之淡水各地名探原
地名是一個地方的代表名,現在使用的地名,它的形成從最初命名到過程的變遷,都可以反應了若干社會、生活、文史的現象,當然也反映了現實的政治現象,當然也有部分成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如此一來地名當可視為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具有保存與研究的實質意義。台灣地名由來的研究到目前為止,許多是停留在字面解釋、想當然爾或在語音上打轉,坊間書籍多的是從各地方縣志、鄉志照抄一通,一而再的以訛傳訛。
一個地區的地名與當地的人事物有密切的關係,可反應一地區的歷史,地理背景,由地名的發生與演變可以了解當地歷史演變的軌跡。地名起源有地理景觀與人文因素,前者如地形起伏,河流氣候位置方位自然植物景觀聚落發生時之機能等,後者如原住民聚落而演變為漢人移民主體的聚落住民之活動特徵等,漢人移入之後對命名的需求更大往往隨著原鄉的習慣稱呼而命名之。
又如淡海新市鎮的開發,舊有地名區域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為路,街之稱呼。或者如大型地標、建物取而代之如新市國小、家樂福。
淡水和滬尾的沿革
地名是一個地方的代表名,現在使用的地名,它的形成從最初命名到過程的變遷,都可以反應了若干社會、生活、文史的現象,當然也反映了現實的政治現象,當然也有部分成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如此一來地名當可視為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具有保存與研究的實質意義。台灣地名由來的研究到目前為止,許多是停留在字面解釋、想當然爾或在語音上打轉,坊間書籍多的是從各地方縣志、鄉志照抄一通,一而再的以訛傳訛。
一個地區的地名與當地的人事物有密切的關係,可反應一地區的歷史,地理背景,由地名的發生與演變可以了解當地歷史演變的軌跡。地名起源有地理景觀與人文因素,前者如地形起伏,河流氣候位置方位自然植物景觀聚落發生時之機能等,後者如原住民聚落而演變為漢人移民主體的聚落住民之活動特徵等,漢人移入之後對命名的需求更大往往隨著原鄉的習慣稱呼而命名之。
又如淡海新市鎮的開發,舊有地名區域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為路,街之稱呼。或者如大型地標、建物取而代之如新市國小、家樂福。
淡水地名沿革:
清代台灣的行政區設府(州)、縣、廳。縣廳之下為堡、里、鄉、澳。今嘉義縣以北至基隆、宜蘭一帶用「堡」。台南縣以南至恆春半島用「里」台東、花蓮二縣用「鄉」、「澳」用於澎湖。
「堡」置堡長由官府認可的地方士紳出任,以約束住民。堡以下有莊設總理、董事、庄正副由官發給札諭戳記,約束莊眾。
清初曾於雍正11年(1733年)頒行實施保甲制度,以維持地方治安,唯成效與實際運作不詳。清治末期劉銘傳主持台政,重振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是以十戶為牌、十牌為甲、十甲 為保,分設牌長、甲長、保長。由官方設置保甲總局與分局並派員兼任監督各牌之責。
日據之後認為保甲制度可作為警察之輔助機構乃於明治31年(1898年)公佈「保甲條例」及「保甲條例實施細則」。對保甲及壯丁團之編成、指揮、監督、解散、經費及董事之選任等有詳盡之規定。其編成為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 為保設保正,並設保甲局統轄之。
芝蘭一堡:士林、內湖、台北市一部分
芝蘭二堡:北投、蘆洲
芝蘭三堡:淡水、三芝、石門
淡水和滬尾的沿革
淡水—應是源自早期航海船隻可以補充淡水的地方。
滬尾—源自於番社名稱。
淡水各地名探原
淡水幅員大,環境差異度高,地名的複雜性亦較高,但亦有若干原則特徵,
其起原於自然環境者分類如下:
(一﹚位置,地點:先民在創建聚落時,常以該地對先形成聚落的相關位置或借其建立所在,對某種地形的關係來做為命名的依據。如埔頂、小坪頂、田心仔、北勢仔、南勢埔、白石腳,圍仔內、安子內、南平、前洲子、後洲子、海尾子、車路腳、店子後、茄子腳、山腳、大埤頭、山子邊、山子腳、湖內、草埔尾、布埔頭、海腳。
(二﹚地形:利用創建聚落處的地形做命名的依據。如:
(1) 山:大屯山、相公山、圭柔山、虎頭山、蛤子山。
(2) 崎:斜坡路面,如豬哥崎、賣菜崎、踣死牛崎。
(3) 崁:崁腳、崁頂。
(4) 崙:被溪流切割而形成與溪流平行之高地,如圭柔山崙、番仔崙、無尾崙、鄒厝崙、公埔崙、沙崙。崙在使用上亦可當做距離的單位,如從甲地到乙地可說成「走幾支崙」。
(5) 坪:地勢高且較平坦之地,如埔頂、小坪頂。
(6) 埔:平坦地形面積可大可小,如戲坪埔、牛稠埔、草埔尾、瀾尾埔、石頭埔、新埔、埔頂、公埔、老埕、牛埔子、三角埔、砲臺埔。
(7) 湖:一般稱大池塘為「湖」。而台語「湖」應該是演變自「坳」則有溪谷地形、低窪或盆地地形意思,如湖口、湖內、楓樹湖、碧湖、畚箕湖。
(8) 坑:溪谷或兩邊高中間低的地形,如、小坑仔、樹梅坑、赤牛稠坑、社厝坑、瓦磘坑、後坑子、雲廣坑。
(9) 崛:又稱窟,低窪地,如底堀。
(10) 港:港仔坪、金目港。
(11) 鼻:尖山,如鼻仔頭。
(12) 溪:北投溪、大屯溪、圭柔山溪、興化店溪、樹梅坑溪等。
(13) 泉:三空泉、水梘頭
(14) 口:溪口、油車口、樹林口
(三)動物:豬哥崎、豬灶、牛灶、田螺穴、羊調子。
(四)植物:紅柿子腳、破布子腳、楓樹湖、竿蓁林、紅樹林、樁仔林、林子、桂竹圍、桂花樹、鳳梨園、大竹圍、破子樹。
起源於人文背景的約略有下列數種:
(一)血緣:高厝、蔣厝、鄒厝、興化店、泉州厝等。
(二)交替聚落:平埔族人活動的地域,如、番社、番社前,番社角、番子田。
(三)平埔族社譯名:北投子、圭柔山、大屯、滬尾、大龜崙、二龜崙、八勢(北勢)。
(四)建築物:
(1) 寮:簡陋小屋,大田寮、興福寮、社寮、米粉寮、後寮、菜寮(鼻子頭)、樟腦寮、頂田寮、下田寮、中田寮、小中寮、外寮。
(2) 厝:有特色的建築物,如三塊厝、六塊厝、破瓦厝、石頭厝、土壟厝、吳仔厝。
(3) 水圳:水尾仔、下水尾仔、水汴頭、雙圳頭。
(4) 新地名:漁人碼頭、紅樹林。
(5) 交通:埤島橋、公司田橋。
(6) 商業:店子腳、興化店、油車口。
(7) 作業場所:布埔頭、水碓。
(8) 墾殖:新庄子。
目前淡水罕用地名:
鬼子坑、崩埤、豬灶、公司田、豬母石、蟾蜍堀、豬哥石 、後寮、破瓦厝、水尾仔、下水尾仔、大庄、樁仔林、草厝、矸仔腳、南平、水碓、八里堆橋、番子田、灰磘橋、石頭埔,八里堆尾、前洲子、後洲子、新埔、鬼仔悾、油車口、沙崙
安子內、南平、水碓、八里堆,田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