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農曆七月二十四日,謝氏家族之拜灶君。
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四日,三芝謝姓氏族有拜灶王君(灶神)之習俗,據說本來灶君是八月初三生,後來因為族人上京要去考試,所以提前拜灶君當然保佑子孫能金榜題名,所以改成七月二十四日,也有的拜八月一。以前這幾天都可以給姓謝的請,而且非常熱鬧。在台灣少有以灶君為主神的宮廟,可見不是很普遍的習俗,反而是據說北京最大的節日就是八月初三拜灶君,北京是全中國大考的地方,各地學子上京必然會到灶君廟上香祈求保佑上榜,所以說拜灶君似乎可以比擬文昌帝君。不過三芝的智成忠義宮把灶君列為五恩主之一,顯然相當的重視和遠見。
“灶”初稱為爨,後在春秋時代改稱為“灶”,在戰國時代將“灶”尊譽為“灶君”,亦稱“灶神”。 灶君,是古時五祀之一,不是普通的神,屬「物神」。在《通典.殷制》里指出:「天子祭五祀,戶一,灶二,中錀三,門四,行五也,歲編諸侯大夫與天子同。」其五祀即主出入的門、戶,主飲食的灶,主堂室的中錀,主道路的行等。
據說先祖炎帝、火神祝融曾經也任過灶神之職,可見非同一般單純之神明。:炎帝作火而死為灶。《周禮》注,顓頊氏有子曰黎祀為灶神。看來早期的灶君是「男姓」形象。
《莊子•達生》篇,灶有髻。司馬彪注云:“髻,灶神名,著赤衣,狀如美女”。和台灣民俗息息相關的道家,在古籍上則把灶神說成是崑崙山上的“崑崙老母”或“種火老母元君”。不知怎的灶君變成是「女姓」形象。
俗稱張恩主可能是根據;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四則曰:“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而來的。
張恩主就是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