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北埔擂茶體驗

認識三芝的北埔擂茶體驗,以這幾次參觀的經驗,北埔導覽人員的技巧,顯然是越來越成熟了。碰到兩個不同的導覽人員,講同一個建築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敘述方式,當然就是原始資料不同的結果,這之間的差異性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而言整理過的資料和田野調查的資料其實有差異性,在透過解說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自然會產生這種因人而異的口述導覽,也就是說越來越有變化。

擂茶是不是他們這裡特有的文化?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就像面帕粄是客家人米食文化的一種,可是到處都是「美濃板條」。同樣的議題是所謂客家文化是否一定要表現出吃的文化,因為生活與習俗內涵的表現,在這裡是絕對看不到的。在三芝的客家人,又是如何認定自己是客家人,血緣、習俗、姓氏?

。擂茶是解釋族群特質之建構過程時,非常好的事例。目前擂茶往往被認為是客家的飲食習慣,其來源為何呢?關於台灣擂茶的起源,目前考證的結果,認為擂茶應該就是從宜蘭開始的。宜蘭及花東一帶有一批「外省客」,也就是民國38 年以後才來台灣的那一批客家人。他們來自廣東陸豐,原鄉就有擂茶的生活習慣,這樣的習慣就帶來台灣了。約20 年前,這種飲食習慣被新竹北埔的商家所發掘,又隨著北埔人潮之帶動,客家擂茶一時蔚為風氣。於是有人便聲稱,擂茶是客家人的特有飲食習慣,因為客家長期遷徙,而發展出這種易於攜帶的飲品,這樣的說法便傾向於特質論。不過,正如我們對擂茶來龍去脈的說法,擂茶與客家之間的關係是近20 年建構的結果,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下去,就像班上學員去北埔買擂茶,也不知不覺地參與了這個過程。
摘自「羅烈師 族群理論與台灣客家

今天重頭戲,擂茶和麻糬。三芝的麻糬是客家人的特色文化,擂茶呢?
寄件者 北埔


認識三芝的同學
寄件者 北埔


Jazz班的同學
寄件者 北埔


吃麻糬
寄件者 北埔


合照////江木星同學提供
寄件者 北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