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6日 星期六

臺二線(四)--後厝里後厝、北勢子

認識三芝臺二線(四)--後厝里。後厝、北勢子
沿革:清光緒時(1887年)稱後厝莊、日據時代改後厝庄。光復後分成北勢村與陽住村之後,民國67年又合併為后厝村。日治時期稱「白濱」。
后厝與北勢子相鄰剛好位於番子棚的背面。根據1904台灣堡圖番社后被標示在芝蘭別墅旁,從大屯溪到海尾溪之間的丘陵地稱作番子崙,而且可以確定是大屯社的社域,因而後厝庄應該是源自「番社後的厝」。





北七路口可接101公路圓山頂


芝蘭社區公園


後厝派出所:在三芝所有的公共建築當中,這是僅存少數日據時期建造的公共建築。黑瓦紅磚牆的建築,是早其警察機關的標準式樣,拱型大門,門上吊著一盞紅燈,使人在遙遠的地方就看到它。或許現代的人再感覺上,認為它是一間執法的地方,警察也被稱為人民的保母。但是在日據時期,看到警察比看到鬼還可怕,進派出所簡直是下地獄一般的感覺。在主張人權的今日,實在很難想像當時的警察,是如何的對待百姓。即使光復已經五十多年了,當年受過日本統治的人,對這一段記憶應不會忘記的。五年前,原派出所遷到前水灣山莊路口前的停車場旁。


北勢子:位於後厝與錫板中間,北勢溪出海口。與錫板村的番仔棚同崙,以位置而言是位於番仔棚的西方。也有可能是平埔族社頭目「Kipas」的音譯,芝蘭橋(13號橋)位於北勢溪之上,本來這座橋位於北勢溪上,應該稱作「北勢橋」,結果跑到3公里外的「溝仔溪」(11號橋)之上,所以現在11號橋稱「北勢橋」,車站的站牌名名當地是稱作「大片頭」結果寫成「北勢」。
芝蘭橋


大樓是雙連安養院



福德宮:建於大正四年,民國八十四年翻修成為現狀。位於芝蘭橋頭,海水漲潮時可到廟埕前,三芝最靠海的土地公廟。






北勢溪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