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張弓長碾米廠

認識三芝的水車/張弓長碾米廠
在中山路1段88巷3-11號,有一位「碨米龍」光復後開一間碾米廠初期因為電力不足,也是用水車作動力。「碨米龍」就是「張弓長」,曾經擔任過鄉長。
當年碨米的費用是每百斤論計,至於多少錢則沒有印象了。
碨米的水車在7-9號的後面水溝上面,11號是粗糠間,水車的軸心穿過牆壁到土壟間(3-9號),再利用皮帶帶動碨米的設備。至於如何控制水車,則是在水圳和水車之間加一塊板子,只要利用繩子在屋內拉,就可以控制了。
現在的3-11號,是後來結束營業後,才分割出售。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覺悟吧!納命來!牛屎龜

認識三芝生態篇

有一位朋友參加活動,中有一項目是體驗「鍬形蟲標本製作DIY」。回來後寫信給我,內容如下:
「我的心裡很納悶,這些蟲的標本從哪裡來?三芝鄉的鍬形蟲們,以及我們相生相存的山林生態環境撐得住多久的屠殺?我們當然可以把製作昆蟲標本的方法帶回學校進行教學,然後當孩子長大或許也可以利用這項專長謀生,但是我仍然不明白到底推廣生態旅遊採用製作昆蟲標本的方式,這是本末倒置還是理所當然呢?」

「生態旅遊」是什碗糕?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在綜合了國內、外學者的意見後,於2003年底提出的「生態旅遊白皮書」中進一步定義生態旅遊為:「一種在自然地區所進行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並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以兼顧國家公園的保育與發展的前提下,教育遊客秉持著尊重自然、尊重當地居民的態度,並且提供遊客直接參與環境保育行動的機會,在積極貢獻的過程中,得以從大自然獲得喜悅、知識、與啟發。
為了讓大眾更清楚了解生態旅遊的定義,「生態旅遊白皮書」中提出了生態旅遊辨別的8項原則,如果有任何一項答案是否定的,就不算是生態旅遊了

(一)必須採用低環境衝擊之營宿與休閒活動方式
(二)必須限制到此區域之遊客量(不論是團體大小或參觀團體數目)
(三)必須支持當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保育工作
(四)必須儘量使用當地居民之服務與載具
(五)必須提供遊客以自然體驗為旅遊重點的遊程
(六)必須聘用瞭解當地自然文化之解說員
(七)必須確保野生動植物不被干擾、環境不被破壞
(八)必須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再看
在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Ecotourism Society)及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大力推動下,明確的將生態旅遊定義為:「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並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

基本上這不是「本末倒置」或是「理所當然」的問題,是我們定義生態旅遊時,只追求外來者的消費而無視於地方居民對環境的消耗。
因為我們的教育是要小朋友分辨「牛屎龜和鍬形蟲」有何不同?而不知道牠的生存,也是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牛屎龜-----薛西佛斯(Sisyphus)-----吳剛

不久前到永和社大研習,聽到一則有關希臘大力士薛西佛斯的故事。
想起小時候在山上常常看到牛屎龜推牛屎,總是覺得牛屎龜好辛苦,但也很好玩,現在想起來還牛屎龜和薛西佛斯真的有點像。

希臘大力士薛西佛斯(Sisyphus)因熱愛生命惹怒了天神宙斯,宙斯罰他項永無休止的苦役;將一塊巨石從奧林匹斯山腳推上山,對大力士薛西佛斯(Sisyphus)而言,這是一項輕而易舉的工作。然而,巨石每天在黃昏時,抵達山頂的一剎那就會自動滾落。薛西佛斯拖著疲憊的身軀走下山,清晨則又再從山下推到山上去,如此周而復始,永無止日。直到有一天薛西佛斯發現他走的路開滿野花,風景是如此的秀麗,從此他不再感到寂寞、單調,每天很快樂的推石頭上山,看著石頭滾下山。

法國思想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伯特‧卡繆 (Albert Camus) 引用薛西佛斯的神話來說明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卡繆說:「單單朝向高處的奮鬥本身就足以填滿一個人的心靈,我們必須想像薛西佛斯是幸福的。」 (The struggle itself towards the heights is enough to fill a man's heart. We have to imagine Sisyphus happy.)

今天是中秋節,中國也有一位薛西佛斯,那就是「吳剛」
相傳吳剛在凡間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薛西佛斯已經頓悟了,可憐的吳剛你呢?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電力先驅謝朝明先生與小基隆電氣利用組合

認識三芝的 電力先驅謝朝明先生與小基隆電氣利用組合
今長勤街與中山路一段的交叉口,在日據時代有一位謝朝明先生,興建一座水車用來碾米,同時還成立一間小基隆電氣利用組合,買了一台發電機,賣電給中山路一段古井頭附近的住戶和商家也是三芝最早的用電人家。
據史料所載,台灣最早使用電力,肇始於1898年日本殖民政府於台北城內設鴉片工廠裝置之直流發電機以供照明之用。
翻開電力史,可知1903年台灣總督府設立台北電氣作業所,並於今日新店地區設水力發電廠,兩年後對台北供電。翌年延伸到基隆,1909年高雄、台南開始供電,1911年台中、彰化供電。而1911年時,新竹、嘉義、桃園、宜蘭東部海岸等各地概由地方共十一家民營電廠供電。而台電前身之壟斷性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之成立,則源於1918年之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廠的計劃。
又從1911-1944年之間的資料得知,當時的民營電業依地區分為(一)西部民營電力島—含13間電氣會社(二) 東部民營電力島—含10間電氣會社(三) 迷你型電氣小嶼—含3間電氣會社。這三間就是(1)小基隆電氣利用組合(2)關子嶺電氣利用組合(3)太平山共同自家用組合。
小基隆電氣利用組合使用的水車,為日本製四馬力動力水車,牽引的發電機為三馬力發電機,可發電供給115盞電燈用。
我們不太清楚小基隆電氣利用組合,是否營運如預期的好,僅管用水車發的電既不多也不穩定,然而1928年小基隆電氣利用組合的成立,除了在臺灣電力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之外,一方面正式帶領三芝進入現代文明的領域,卻是不爭的事實。
長勤街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三芝庄要覽


水車原址


水車下的水圳


埔頭圳


水圳從這裡分流,兩邊不一樣寬,表示灌溉的面積不一樣多


架高的另一條水圳,這種設計可以固定水的流量,也就是說多餘的水,會自動溢出去,夠先進吧。


參考資料
一、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
作者:林炳炎 出版時間:1997年3月
出版單位: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資料中心(作者自費出版)
總經銷:三民書局(台北)
二、三芝庄要覽
三、 口述資料提共:
感謝
江溪河先生、吳丁妹女士、王輝雄先生、崋金安先生、王有為先生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反毒、反飆車和反共抗俄有何不同?

三芝鄉公所今天9/22,在三芝國中,舉辦一場反毒、反飆車的宣導晚會活動

反毒、反飆車反共抗俄有何不同?
我不知道有何關聯
大概唯一的相同點是喊喊口號吧

拜託饒了我們的下一代吧
年年反毒,不知吸毒人口是減少,還是又增加了?
反飆車,沒有人在飆車了啦!
飆網咖!
如果連「只有問題家庭、問題社會,沒有問題學生」的問題點都搞不清楚。
反毒、反飆車不知有何意義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颱風沒回南,十日九日澹

認識三芝/天氣篇
早上騎車到馬偕護專慢跑,本想多跑幾圈,看到遠處的白沙灣烏雲密佈,海面上已經下起雨來了,果然不久就下起雷雨了,明明昨天還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今天就變天了。
星期二放了一天颱風假,結果是「沒風沒搖」,沒想像中的那麼嚴重。這幾天下雨反而有點像三芝的一句俗語;「颱風沒回南,十日九日澹」。回想起來還真的是如此,星期二那天好像沒吹到南風,颱風就走了。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三芝的水車

水車的歷史
民國93年起三芝鄉公所,爭取了不少的經費,在名人館前、公王宮、八連溪、四棧橋等地大量興建水車。
可想而知,三芝鄉公所近年來陸續興建的這幾座水車園區,它的功能是以發展觀光為主要的目的。對許多人而言,特別是一些新生代。這些新建的水車,似乎是憑空而來的硬體建設,說真的很難想像水車和三芝有何關聯,尤其是鄉公所更是不遺餘力的推動「水車文化節」,好像三芝以前遍地水車似的。

不過說真的,以三芝的地形和多雨的氣候,農田多不缺水,也就是說不需要像其他的地方,利用水車灌溉田地。因此在1969年,有一首歌「水車姑娘」,描述少女每天採水車,思念情郎的景致,絕對不會是在三芝。
既然不是灌溉用,那麼興建水車的用途,就只有利用水車產生的「動力」,來製茶,碾米甚至發電等用途。因為是以產生動力為需求,水車的結構也就相對的變複雜多了,設立水車的地點也就直接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在三芝而言在文史上所代表的意義,就顯現的重要多了,也就是說三芝的水車,並不是因為農業的需求而設立,水車就像是因應時代的潮流,歷史的巨輪,推動三芝邁向工商業的第一步。

至於什麼時候,三芝才有水車,根據日治時期所編的三芝庄要覽,在昭和3年(1928年) 有一位謝朝明先生,興建一座水車,這是最早有紀錄的水車。

謝朝明先生水車原址


當年架空的水道原址已蓋新屋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藝術家聯展

認識三芝的藝術家聯展
三芝有三多,其中是藝術家多
每年十月都有一次聯展,今年亦同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台二線/金山

昨天去金山高中,沿路拍一些照片
中角的海灘,擠滿衝浪的人


草里本名阿里荖,從這裡可以到山上的草埔尾,乾華

檢視較大的地圖





阿里荖遠景。七十年前,日本的一位旅行家坐在公車上,描述這裡的風景;臨海的山脈,一座接一座從遠方而來,好像在歡迎我這陌生的旅人。


擠滿釣客的漁港,很奇怪這裡的白帶魚特別多




到處肆虐的不知名藤花
石門洞旁


崩山口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樹林新殺手/小花蔓澤蘭?

昨天到八連溪,看到路旁許多路樹,被不知名的滕花包覆著。記得去年林管處曾經發文,要求清除造林地裡的,這種新的生態殺手「小花蔓澤蘭」。
這種藤最大的特色是長的非常的茂密,可以把整顆樹包起來,讓樹照不到陽光而枯死。
據說曾經有整片森林,被趕盡殺絕的例子
如果再不清除,恐怕會是另一場新的生態浩劫

不過我所拍的好像不是「小花蔓澤蘭」,應該是樹林殺手的一種,只是從來不去注意而已。

最慘的是,廢墟被包覆著,看起來很有味道


路邊的路樹




櫻花樹也快被包起來了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北13-1/陽光路/大坑頭路

陽光路穿過北18隆山路,就是大坑頭路。路不寬路況良好。在以前有許多人家,現在則多已遷出。尤其是靠近二坪頂山邊,落差可達2-300公尺,是三芝最大的斷崖。當年象神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大坑溪遭到土石流的破壞,以及新庄子地區的大淹水,這裡是土石流的爆發點。
大坑頭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大坑44號後山,原來光禿禿的溪溝又變成樹林了

這裡多用石頭築成梯田




土地公廟


原來的土地公廟在對面的大石旁


難得一見,洗衣服的石槽


整治中的大坑溪


虎尾寮


不可能再用的農具


當然這裡也有三芝最陡峭的梯田


大坑頭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北13-1/陽光路/大坑坑內

認識三芝公路篇/北13-1/陽光路
北13-1的起點,位於北13「公王路」和北14「車新路」的路口,往海邊約100公尺有一叉路就是了。

路線圖--點選左下角「檢視較大地圖」可以看更詳細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路口前方山腳下,就江家祖祠圓窗。前行上坡路段約1公里接台二線,過馬路就是陽光路,可通橫山、二坪頂、大坑坑內。


過馬路就是陽光路


櫻花葉子變黃了


快樂別墅


萬善同


陽光別墅和蠶仔厝



路旁可見大坑梯田



茶園


農莊




隆山路/北18路口/右邊小路進去就是大坑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