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芝-風稜石篇 風的身旁有砂
北海岸的冬天,是從風開始的。不是雨,也不是浪,而是那種一走出家門,衣領就先被掀起來的風。它急,也怒,還持續地吹,吹到三芝、石門的礁岩邊,再悄悄伏到海上。
吹過淡水河口的沙洲,吹過觀音山的稜線。
常有人說,這裡的風能把石頭磨成細粉。但你若在風口站久一些,就會知道,那其實是一個在地流傳已久的誤會。
風本身,是沒有牙齒的。
風吹過臉,只帶來寒意;
風吹過樹,只有搖晃,改變樹形;
風吹過石頭,只是輕輕地掠過,如同一位擦肩而過的旅人。
真正有牙齒的,是它身旁跟著的東西——
那些被揚起的細砂、碎殼、鹽粒,那些從看不見的地方飄浮而來的微小物質。
它們沒有聲音,卻隨著風,在空中奔跑,像極了旅人手中不經意甩出的砂紙,在岩石表面,一次又一次留下細微的碰撞。北海岸的石頭,便是在這樣微弱卻持久的力量裡,慢慢被磨出稜角、凹槽與紋理。它們承受的不是狂暴,而是日日夜夜的輕觸。是一種不急、不暴、不顯眼的消磨——像是歲月的呼吸,悄然而來。
風吹不壞石頭,但風帶著的砂,可以。
每一顆砂都是隱形的時間,每一陣風都是推動它的手。
於是礁岩被刻出形狀,石頭被雕成姿態,風稜石像走過一場漫長的修行,終於露出光滑的臉。你站在海邊,看著風一波又一波吹過來,突然會覺得,那些岩石其實也像人一樣——不會被一次的衝擊擊倒,卻可能在長年的輕碰、累積、日覆一日的細微力量中,留下改變的痕跡。
風本身沒有磨蝕的力;
磨蝕石頭的,是那些跟隨在風旁、微小到幾乎看不見的砂。當你理解這件事,你也會理解北海岸的沉默。那是一種不用聲音的敘述,是一種緩慢、確實、讓石頭自己說出來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