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八里下罟子砲臺

 認識三芝-認識八里下罟子砲臺

這是一次很有臨場感的田野調查,最早注意到八里的軍事砲陣地是在是透過林一宏老師的介紹,那時候的重點是放在渡船頭的軍事坑道。後來又再一次跟李平老師和班上同學做廖添丁廟的田野調查,發現一座清朝時候的火砲,那是陳錄淡先生父子在紅水仙溪內溝拾獲,當下並沒有很刻意的去了解背後的歷史背景。後來看到林一宏老師的部落格提到牛寮埔的清朝營區,不過那個時候還是沒很刻意的想去把所有的這些清末軍事營區做一個連結,有想到的似乎是對荷蘭營、河南營、湖南營花一點時間去澄清。後來為了找尋更多的資料,就上網去查,想說大海撈針至少還有一根針,結果沒想到這根針還真的能夠穿針引線,在2014年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舉辦的清法戰爭滬尾戰役 130 周年研討會成果集,由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副教授許毓良的論文「北京國圖典藏三張清末臺灣地圖考  一個得自清法戰爭經驗的海防建設」。把清末時候的炮台資料找尋出來,我看到這份資料已經是2020年尾的事了,不過也是一份很有參考價值的資料,讓我可以把清末的許多軍事營區,串連成一個清末淡水河以西八里坌地區的軍事概構。

根據光緒18 (1892)《淡水縣輿圖》所繪製的最後一張北臺灣的分縣地圖。八里坌地區有觀音山炮臺-牛寮埔炮臺、米倉-地營炮臺和下罟子炮臺,這是三個炮臺其中之一。


又「1889(光緒15)年,薩承鈺奉海軍大臣張勤果之命,赴南北洋勘查各海口礮臺,於〈滬尾大小礮臺圖說〉記載滬尾的二座礮臺:滬尾地隸淡水縣,觀音山、大屯山,左右屏障,與閩海五虎門遙對,實為全臺北門之管。光緒丙戌年,建成明礮臺一座。……迤西又有舊小礮臺一座,「前臨海濱,斜瞰鴨子尾」,足以互相保衛,王公設險,誠無踰此者17。」

我的看法是,「前臨海濱,斜瞰鴨子尾」表示面海、斜看鴨子尾,自然位置不再挖子尾這裡。當然有可能挖子尾還有一座砲台。不在1892年的地圖裡面。

下罟子砲臺位置:清火炮,現存廖添丁廟,這是認定炮臺位置的證據。陳錄淡先生口述在紅水仙溪的內溝,今八仙樂園的滑水區拾獲。那是抓烏魚(鯔魚)苗拾獲的。




紅水仙溪溪口,原炮臺位置在右側小丘後面





參考資料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清法戰爭滬尾戰役 130 周年研討會成果集

北京國圖典藏三張清末臺灣地圖考  一個得自清法戰爭經驗的海防建設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副教授            許毓良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