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之創建年代難考,約為清乾隆年間(初建簡陋房屋)。
根據《淡水廳志》上的記載與廟中石作的落款年代,可以確知其興建年代為清嘉慶元年(1796年)。但連橫在《臺灣通史》中謂:「福佑宮在縣轄滬尾街,乾隆間建,祀天上聖母。」應意指乾隆年間已建有簡陋草間祀奉媽祖,至嘉慶元年才建成正式的廟宇。
在清乾隆年間,昔日渡台來滬尾移民之共同信仰中心。而後有七縣份(銀同、晉江、清溪、武榮、螺陽及永定)擔祀費襄贊祭典活動,迄今仍有六縣份(永定除外)及市場商家傳承習慣,遺風猶存。
歷史沿革:
嘉慶初(1796~1797)滬尾街及附近之商民,合力集資改築,精心之營造,而成日後恢宏之殿宇,嘉慶十二年(1807)、道光十九年(1839)、道光二十年(1840)、道光二十五年(1845) 、道光二十七年(1847)、及昭和八年(1933)曾有多次之修繕,但仍保留原有之風格,而且保存古物甚多。原廟宇前無建物,船隻可直接靠岸,日治時期建菜市場,2011年拆菜市場,改為廣場。
祀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