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石器時代」覺得似乎是相當遙遠的事,在學術上而言三芝地區在1800-2000年前左右,近入所謂的「十三行文化」,特色是開始使用「鐵器」,也可以稱做「金石並用文化」。如果把「石器」解釋成「石製的工具」,這種文化可以確認是相當久以前就消失了。然而如果解釋成「石製的器具」,可以發現這些石製的器具,在我們現在生活當中卻是相當的普遍,石器時代並未結束而且跟我們還是密不可分。
三芝因為是火山地形的關係,同時因為火山的噴發而形成的不同形狀的山系,如圓形山頂的大屯山、像斗笠的竹子山,超大的火山口小觀音山,小而美的火山烘爐山。又因為岩漿的流動行成各地方的台地地形,圓山頂、二坪頂、橫山、八甲等地都是。再加上多雨的氣候因數,數十萬年來的風化,造成崚谷相間的丘陵地形。儘管地表複雜且變化多樣,卻都有相同的主要組成因子「石頭」,雖說相同卻大異其趣,不同的材質、形狀、顏色直接或間接豐富了石器時代人的生活文化,在當作日常用品,從實用性、安全性、甚至於心靈上的需求都離不開它。
三芝的岩石有:安山岩、玄武岩、浮石等。
安山岩:地底的岩漿經火山爆發,所噴發出來的岩漿團塊,冷卻下來之後,就是安山岩,其冷卻速度較快。「安山」是源自南美洲的安底斯山而得名。因為組成的化學成分不同其顏色有灰、黑、紫、淺紅等。三芝鄉除北新莊地區都是分布區域可見於八連溪、埔頭坑溪、大坑溪、大屯溪、海尾溪等地。
玄武岩:岩漿沿著地表板塊的裂縫,慢慢的湧流出來,逐漸凝固而成,其冷卻的速度較慢。玄武岩是來自地殼以下,地函的上部。這裡的物質部份熔融,形成岩漿,冒出地面成為熔岩流,冷卻固化後就叫做「玄武岩」。因為它來自地球深部壓力很大的地方,冒出地表後壓力驟減,些許的氣體就膨脹成明顯的氣泡了
烘爐山噴發出的岩石稱玄武岩,為北新莊地區最大的特色。烘爐山位於本鄉興華村從101甲公路有小路直上,步行約30分鐘。是本區唯一由玄武岩構成的火山,玄武岩來自岩漿庫中演化較少較深的地方,在火山體側邊上升噴發,因此烘爐山可能是大屯火山體的另一個寄生火山(parasite volcano)。
烘爐山因火山口形似舊式烘爐而得名。錐狀火山海拔620公尺,圓形火山口位於烘爐山頂,直徑180公尺深度25公尺,底部積水成小水池,滿佈墳墓最早道光六年,有一間土地公廟和水井。火口緣大致等高,呈平台狀。不明顯的火口瀨位在火山口西南西側地勢較低的位置。火山口附近可見明顯的岩漿流通道,十分特殊。
三芝看大屯山脈,竹子山、小觀音、大屯山
寄件者 石器時代 |
玄武岩
寄件者 石器時代 |
颱風過後的八連溪都是安山岩
![]() |
寄件者 石器時代 |
浮石
寄件者 石器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