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車的歷史
民國93年起三芝鄉公所,爭取了不少的經費,在名人館前、公王宮、八連溪、四棧橋等地大量興建水車。
可想而知,三芝鄉公所近年來陸續興建的這幾座水車園區,它的功能是以發展觀光為主要的目的。對許多人而言,特別是一些新生代。這些新建的水車,似乎是憑空而來的硬體建設,說真的很難想像水車和三芝有何關聯,尤其是鄉公所更是不遺餘力的推動「水車文化節」,好像三芝以前遍地水車似的。
不過說真的,以三芝的地形和多雨的氣候,農田多不缺水,也就是說不需要像其他的地方,利用水車灌溉田地。因此在1969年,有一首歌「水車姑娘」,描述少女每天採水車,思念情郎的景致,絕對不會是在三芝。
既然不是灌溉用,那麼興建水車的用途,就只有利用水車產生的「動力」,來製茶,碾米甚至發電等用途。因為是以產生動力為需求,水車的結構也就相對的變複雜多了,設立水車的地點也就直接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在三芝而言在文史上所代表的意義,就顯現的重要多了,也就是說三芝的水車,並不是因為農業的需求而設立,水車就像是因應時代的潮流,歷史的巨輪,推動三芝邁向工商業的第一步。
至於什麼時候,三芝才有水車,根據日治時期所編的三芝庄要覽,在昭和3年(1928年) 有一位謝朝明先生,興建一座水車,這是最早有紀錄的水車。
謝朝明先生水車原址
當年架空的水道原址已蓋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