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嘉慶輿圖的百拉卡公路/101甲線

 認識三芝-嘉慶輿圖的百拉卡公路/101甲線


昨天社大三芝班的課程排「101甲線」,也就是百拉卡公路,在以前要上這一條公路的課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從1892年興建的淡基橫斷古道談起,另外一個主題就是根據郭城孟老師在台北學裡面的這是一條「世界級的公路」談起,世界級的公路可以從生態的角度談起。

這次的課程重點放在這張嘉慶輿圖的意義,古地圖要拿到現在來用,一定要經過修改,第一先確定地名的位置,再來把這些位置上面的意義重新標示,這樣子就可以知道在地圖上面標示的地名為什麼要標在這裡,經過整理後的地圖,可以發現在北海岸地區可以連結許多的古道,這些古道到現在一部分還在用,當然一部分已經消失了。

因為課程在101甲線,所以就把重點放在這裡,左邊的1830年半天寮、1840年埔頭坑跟1871年的三板橋,代表的意義是當時的茶產業。在右邊寫的八里坌開對口1788年和淡水開港1860年,指的是在那個年代101甲線沿線附近生產的茶葉,可能的輸出港口。

可是還是有很多需要釐清的地方,例如在淡水開港之前北海岸的茶產業就已經相當的發達,除了島內消費之外,還可以外銷?那麼要如何出口到福建的泉州、廈門,或許還可以想像,那時候(南京條約1842年)之前的泉州、廈門是沒辦法直接做國外貿易,真正的國際港在廣州,這個是唯一的開放港口,現在問題就來了,千里迢迢的從台灣送到廣州,除了路線之外,還有一些問題,成本是第一個考量的因素,另外茶葉的品質夠嗎?

光是這些細節就已經講了40分鐘,這樣就結束了嗎?好像還沒有。

綠色的這一條淡基橫斷古道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不過在使用上而言,連結了淡水到基隆之間的許多個古道路段,事實上我在做萬里的古道調查時,有好幾個路段就是在橫斷古道上面,古道不會只有一條路,會經過許多個聚落、住家沿路會有許多人文、地景包括土地公廟,甚至於有應公等。總之,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田調紀錄結果。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台灣史與地方學的不同

認識三芝-台灣史與地方學的不同

這是清中葉的台灣民番界址圖,對台灣史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張地圖,尤其是藍色的線就是所謂的民番界址線,既然是很重要的地圖,注意力當然就會是放在民番界線的地方,這也是研究台灣史一定要知道的一段歷史。不過對地方學而言那裡太遙遠了,例如家住三芝就好了,關注點放在北海岸的台2線和台15線,是不是更加的實際一點呢?同樣的地圖,自己關注的地方才是重點,和史學無關。這就是地方學。那麼民番界址線有何意義,當然有,那是台3線的地方學。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地方學的文化資產

認識三芝- 地方學的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在定義上和使用上其實有非常大的落差,並不是說要市定古蹟或者是國定古蹟才是文化資產。在地方學裡面有無數筆文化資產的資料,這些資產是屬於這個地方專有的,對這個地方有一定存在的感情價值。實際使用上還是有一些要思考的地方,例如所有的資料要判定為地方文化資產非常的困難,甚麼算、甚麼不算,現在只能用最主觀去做判定。另外還有一個文化資產保存的方式就是拍照片紀錄。

地名、年代、對當地的意義、史前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