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北海岸的客家身影--三芝客家掃墓

認識三芝--北海岸的客家身影--三芝客家掃墓
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客家庄,藉著各種不同的活動方式,來展現出客家文化的特色,一方面希望能保存客家文化,另一方面則是藉由不同的文化體驗,變成觀光景點,多元化的經營以求吸引更多的人潮,帶來更多的商機。已有的客家文化的保存是刻不容緩的事實,然而有一些逐漸消失或完全消失客家文化的的鄉鎮,更需要利用各種活動,以求喚起客家族群的意識,甚至更進一步的讓居民自己思考如何保存自己的文化---客家文化。
北海岸的客家身影—三芝鄉
在我們的想像之中,客家人似乎是集中在桃園以南的地區,大台北地區好像沒有客家人的村落。事實上不僅有客家村落,而且人數非常多,在北海岸就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三芝鄉。
三芝鄉自從李登輝先生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統之後,「三芝鄉」不僅一躍成為家諭戶曉的地方,更進一步的踏上國際的舞台。三芝鄉除了李登輝先生在政治上的成就之外,另一個特色是李登輝先生具有客家人的血統。根據資料三芝鄉約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間的客家人,而且絕大部分住在八連溪以東的橫山、茂長、八賢、埔頭、埔坪、圓山、古庄、新庄等村,尤其是新庄村更有專屬於客家人祭拜的「民主公王廟」。

開墾
三芝的客家人,大約是在清雍正到乾隆初期之間,就陸陸續續的進入三芝開墾,
汀州客—永定話
目前在三芝的客家人主要的有永定的江、李等姓,詔安的謝姓,上杭的華姓。其中又以江姓為三芝第一大姓,共通的語言是「永定話」。聽說三芝的客家人在民國五十年代還有人會說永定話,當然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會說客家話了。這是第一個消失的文化—客家話。

風俗—掃墓與丁仔粿
和所有的客家人相同的就是春節期間掃墓的習慣,所不同的是三芝的客家人掃墓時會做「丁仔粿」和「圓粿仔」,丁仔粿和圓粿仔是三芝特有的客家米食。丁仔粿是出丁(生男生)的意思,不過它的造型比較特殊,粉紅色圓條形的粿條,疊埕金字塔的形狀。圓仔粿則是貧窮人家沒錢買其他的食品,因此用做丁仔粿的材料,做成月餅的形狀,因為是圓形就稱做「圓仔粿」。至於吃法則是直接切成塊狀像湯圓一樣煮來吃,或是加一些蔬菜煮湯吃。

寄件者 周正義

上杭縣湖洋鄉瀨溪村則有不同的說法
新年初為上年出生的新丁,其中會送新丁粄給本村居民,以及遷出後仍有聯繫之居民。新丁粄搓成直徑四公分長約12公分的長條圓柱粄杆,三條疊成三角形,用粽葉綁成一稛。如果是好朋友的則是送圓盤粄,厚度約3公分,直徑從碗頭到面盆大小均有,因此送新丁粄即是添丁報喜,一方面也是聯繫親族感情。汀州府的宗族廟會與經濟--楊彥杰P-127。


此外還有現在幾乎沒有人在過的節日「天穿日」,在十幾年前山上的客家人還有在過天穿日。大部分的人都以農曆九月初九為祭祖之日,也都會做一些「麻薯」,在三芝只要是做「九月節」的就是客家人。